生态恢复后的千烟洲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结构特征
, PP. 807-812
Keywords: 人工林,群落类型,群落垂直结构,优势种
Abstract:
References
[1] |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江西省吉安地区自然资源开发治理办公室.红壤丘陵开发和治理--千烟洲综合开治理试验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23
|
[2] | 林开敏,黄宝龙.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β多样性的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1,9(2):157~161
|
[3] | Bai Y,Han X,Wu J,et al.Ecosystem stability and compensatory effects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J].Nature,2004,431:181~184
|
[4] | 蔡锡安,夏汉平.森林生态系统中草层植物的生态功能[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1):67~74
|
[5] | 杨宝珍.千烟洲试验区开发治理前后植物群落类型的变化及分布特征[A].见:程彤.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第二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34~43
|
[6] | 孔德珍.千烟洲红壤丘陵退化植被恢复途径的研究[A].见:程彤.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第二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44~51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