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 PP. 399-403
Keywords: 金丝小枣,浆烂病,仁果囊孢壳菌,发病规律
Abstract: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 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 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 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 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 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 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 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 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 是造成金丝小枣浆烂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References
[1] | 邸垫平,康绍兰,彭士琪,等.枣铁皮病发病生理机制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7,12(专集):68~172
|
[2] | 康绍兰,邸垫平,李兴红,等.铁皮病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8,28(2):165~171
|
[3] | 曲俭绪,沈瑞祥,李志清,等.枣黑腐病病原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92(2):1~4
|
[4] | 毛永民,康绍兰,彭士琪,等.枣铁皮病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A].见:彭士琪,温陟良.干果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78~283
|
[5] | 陈贻金.枣树病虫及其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
|
[6] | 陈贻金.枣缩果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自然杂志,1982(2):40~44,50
|
[7] | 韩金声.北方果树病害及其防治[M].天津:天津农业科技出版社,1979
|
[8] | 郑晓莲,赵光耀,武丽芬,等.枣缩果病主要病原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1996,22(1):13~16
|
[9] | 林雪坚.枣树焦叶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3,13(1):58~63
|
[10] | 苏安仁,王秀荣.浆枣及其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1994(2):33
|
[11] | 刘惠珍.中要主要树种病原名录[M].北京: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1982
|
[12] | 张立震,刘春琴,孙玉英,等.金丝小枣果实病害病原菌研究[J].林业科学,2004,40(6):190~193
|
[13] | 刘春琴,王庆雷,张立震,等.金丝小枣浆烂病症状、危害及病原菌鉴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2:31~35
|
[14] | 阎振华.枣轮纹烂果病的发生及防治[J].北方果树,1997(2):37~38
|
[15] | 张立震,刘春琴,康绍兰,等.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8):122~125
|
[16] | 彭士琪,温陟良.干果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78~283
|
[17] | 曲泽洲,王永惠.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