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环境化学  2015 

取代苯酚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定量结构关系

Keywords: 苯酚,遗传毒性,QSAR,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References

[1]  肖乾芬,戴玄吏,王晓栋等,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25(1):18-22
[2]  王连生,韩朔睽,有机物定量-结构活性相关[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  黄海,罗友丰,陈志英等,SPSS 10.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  Hall L H,Maynard E L,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n the TOxicity of Benzene Derivatives:III.Predictions and Extension to New Substituents[J] .Environ.TOxicol.Chem.,1989,8:431-436
[5]  马建国,薛开先,一种快速简便的完整淋巴细胞微核制片法[J] .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11:143-144
[6]  王连生,支正良,分子连接性与分子结构-活性[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7]  薛开先,马国建,吴建中等,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关系的初步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1990,2(3):4-7
[8]  印木泉,遗传毒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  陈竺,医学遗传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0]  曹佳,微核实验:原理、方法及其在人群监测和毒性评价中的应用[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99-10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