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北运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Keywords: 非点源污染 ,负荷估算 ,北运河下游灌溉区 ,透水地面 ,不透水地面
Abstract:
选取我国北方地区以圩区为主要形式的北运河下游农业灌溉区——天津武清区和北辰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监测,采用美国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降雨径流模型(SCS-CN)、综合径流系数法等,结合GIS技术,分别估算了透水地面和不透水地面的氮磷负荷量。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的年负荷量分别为2865.04t·a-1和101.22t·a-1,不透水地面所产生的TN、TP负荷量分别占研究区污染负荷总量的81%和67%,透水地面所产生的TN、TP负荷量分别占研究区污染负荷总量的19%和33%(且污染物形态以溶解态为主,分别达到了81%和74%)。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主要来源于村庄(贡献率为49%)、城镇(贡献率为17%)和耕地(贡献率为16%),而总磷主要来源于村庄(贡献率为31%)、耕地(贡献率为23%)和城镇(贡献率为19%)。从产污强度来看,城镇用地是最高的,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10倍以上。
References
[1] 贺缠生;傅伯杰;陈利顶,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控制,环境科学,1998(5).
[2] Susanna T Y;ChenW L,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use and surface water qualit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2.
[3] 李恒鹏;刘晓玫;黄文钰,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地理学报,2004(3).
[4] 李燕;李恒鹏.太湖上游流域下垫面因素对面源污染物输出强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8(5)
[5] 刘庄;李维新;张毅敏,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1).
[6] 刘晓南;吴志峰;程炯.珠江三角洲典型流域颗粒态氮磷负荷估算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4)
[7] 郑艳侠;冯绍元;姜娜.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及贡献率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8)
[8] 王晓燕;王一峋;王晓峰.密云水库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氮磷流失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03(1)
[9] 李卉;苏保林.平原河网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10] 叶镇;刘鑫华,区域综合径流系数的计算及其结果评价,中国市政工程,1994(4).
[11] 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应用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DRIS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2)
[12] 倪九派;傅涛;李瑞雪,应用ARCINFO预测芋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4).
[13] 刘康;康艳;曹明明,基于G1S的陕西省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水土保持学报,2004(5).
[14]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利用日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2002(6)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2.06.012
[15] 门明新;赵同科;彭正萍.基于土壤粒径分布模型的河北省土壤可蚀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11)
[16] 张雪花 非点源污染量化模型中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D].2004
[17] 符素华;吴敬东;段淑怀,北京密云石匣子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2).
[18] Patrick L. Brezonik ;Teresa H. Stadelmann,Analysis and predictive models of stormwater runoff volumes, loads,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from watersheds in the Twin Cities metropolitan area, Minnesota, USA,Water Research?,2002, 36(7).
[19] 任伯帜;周赛军;邓仁建,城市地表产流特性与计算方法分析,南华大学学报,2006(1).
[20] 罗鹏;宋星原.基于栅格式SCS模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11(2)
[21] 周翠宁;任树梅;闫美俊,曲线数值法,(SCS模型)在北京温榆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中的应用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3).
[22] 张秀英;孟飞;丁宁,SCS模型在于旱半干旱区小流域径流估算中的应用,水土保持研究,2003(4).
[23] 黄金良;洪华生;张珞平,基于GIS的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负荷估算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5).
[24] 武晓峰;李婷,流域内污染负荷分布的评价模型研究:以密云县蛇鱼川小流域为例,中国环境科学,2011(4).
[25] 史志华;蔡崇法;丁树文.基于GIS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氮磷负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4)
[26] 陆海明;尹澄清;王夏晖.于桥水库周边农业小流域地表径流和亚表层流的磷素流失浓度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7(10)
[27] 张淑娜;孙韧.天津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J].干旱环境监测,2007(1)doi:10.3969/j.issn.1007-1504.2007.01.005
[28] 刘亚琼;杨玉林;李法虎.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北京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1(7)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1.07.002
[29] 李恒鹏;黄文钰;杨桂山.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6(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