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伶仃洋河口水域纳潮特性分析
, PP. 105-112
Keywords: 伶仃洋 ,纳潮量 ,经验公式 ,数学模型
Abstract:
为阐明伶仃洋河口水域纳潮现状和特性,分别采用经验公式和建立贴体曲线坐标系下的珠江河口二维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河口伶仃洋水域的纳潮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数学模型的离散和求解采用纯隐格式的混合有限分析法,根据实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比较显示,采用实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计算到的伶仃洋水域纳潮量与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在5%以内,从而证实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伶仃洋海域的主要纳潮口门为伶仃洋口门,约占总纳潮量的87.7%,通过香港暗士顿水道进出的潮量仅占12.3%左右,显示伶仃洋口门为该海域的主要径潮通道,对该河口的防洪和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References
[1] 乔贯宇,华锋,范斌,基于 ADCP 湾口测流的纳潮量计算,海洋科学进展,2008(3).
[2] 陈红霞,华锋,刘娜,不同方式的纳潮量计算比较--以胶州湾2006年秋季小潮为例,海洋科学进展,2009(1).
[3] 叶海桃,王义刚,曹兵,三沙湾纳潮量及湾内外的水交换,河海大学学报,2007(1).
[4] 吴隆业,孙玉星,王振先,海口港纳潮量及其变化遥感研究,海岸工程,1997(2).
[5] 杨世伦,陈启明,朱骏,半封闭海湾潮间带部分围垦后纳潮量计算的商榷--以胶州湾为例,海洋科学,2003(8).
[6] 徐峰俊,朱士康,王华,伶仃洋水动力环境分析及治理策略探讨,人民珠江,2004(1).
[7] 陈水森,黎夏,邹春洋,20年来珠江口伶仃洋滩槽变化及演变分析,海洋科学,2001(6).
[8] 李炜,黏性流体的混合有限分析解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9] 方神光,陈纯,刘涛,一种纯隐格式在近海潮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水道港口,2008(5).
[10] Leendertse J J,A water quality simulation model for well-mixed estuaries and coastal seas, Vol.1, principle of computation,New York:The Rand Corporation,1970.
[11] 方神光,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软件研究和开发--以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域的纳潮和水体交换的影响研究为例,广州: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201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