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06 

黄土高原丘坡信息DEM提取算法的应用

Keywords: 数字高程模型,算法,坡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选择代表黄土地貌类型(丘陵沟壑区、梁峁区、高原丘陵过渡区)的75个样区(每个样区约4km2),以1∶1万水平分辨率为5m的DEM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算法对提取地面坡度精度的影响。采用6种不同算法分别提取坡度。运用方差分析,对比分析,排序分析等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度矩阵的平均值、最大值、标准差,以及坡度中误差等指标,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3类地貌类型区域如果整体考虑坡度的以上指标时选用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较为合理。在黄土高原沟壑区与丘陵沟壑区交错过渡地带也可以选用算法4提取坡度。同时,根据水土保持工作实际生产部门需要,提出并实现了对坡度信息评价时须分级别进行的思路。研究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域相同的地貌类型区,算法对所获得的相同的坡度级别面积影响是不同的,并且规律不相同。在前述三种地貌类型区域,如果需要获得坡度分级面积信息,使用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和三阶反距离权差分最为理想。由于简单差分算法小于其他算法提取坡度所涉及的区域单元大小,不适宜在本区域使用。

References

[1]  陈楠,林宗坚,李成名等.基于信息论的不同比例尺DEM地形信息比较分析.遥感信息,2004,75(3):5~9.
[2]  陈楠,林宗坚,汤国安等.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信息不确定性分析.测绘通报,2005,11:14~17.
[3]  Bolstad PV,Stowe T.An evaluation of DEM accuracy:Ele-vation,slope,and aspect.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and Remote Sensing,1994,60(11):1327~1332.
[4]  汤国安,陈正江,赵牡丹等.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35,136~137.
[5]  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13.
[6]  陈楠,汤国安,刘咏梅等.基于不同比例尺的DEM地形信息比较.西北大学学报,2003,33(2):237~240.
[7]  陈楠,林宗坚,李成名等.1∶10000及1∶50000比例尺DEM信息容量的比较.测绘科学,2004,29(3):39~41.
[8]  袁志发,周静芋.实验设计与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52
[9]  汤国安,陈楠,柳咏梅等.黄土丘陵沟壑区1∶1万及1∶5万比例尺DEM地形信息容量对比.水土保持通报,2001,21(2):34~36.
[10]  汤国安,赵牡丹,李天问等.提取黄土高原地面坡度的不确定性.地理学报,2003,58(6):824~830.
[11]  Hodgson M E.Comparison of Angles from Surface Slope/Aspect Algorithms.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1998,25:173~185.
[12]  刘学军,龚健雅,周启鸣等.基于DEM坡度坡向算法精度的分析研究.测绘学报,2004,33(3):258~263.
[13]  Kang-tsung Chang著(陈健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32.
[14]  Skidmore A K.A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for calculationgradient and aspect from a gridde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89,3:323~334.
[15]  李志林,朱庆.数字高程模型.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05~10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