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带深桩基础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

, PP. 231-238

Keywords: 地震动输入,土-结构相互作用,ANSYS,人工边界,高层建筑,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带深桩基础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通常按刚性地基假定选择地震动输入,其合理性一直受到工程界关注。本文探讨了此类结构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整体有限元分析的地震激励施加、单元网格划分、积分步长确定、边界处理等问题,通过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常规分析模型的算例分析对比,探讨了常规地震动输入方法的合理程度。结果表明,常规输入法总体偏于安全,是基本可行的,但可能低估结构底部几层的地震反应,应引起注意。

References

[1]  林皋.结构和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及抗震设计.中国地震工程研究进展[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2]  王松涛,曹资.现代抗震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杨佑发,王一功.倾斜基岩上的土-框架相互作用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2):177~182.
[4]  韩军.带深桩基础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动输入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建筑大学,2004.
[5]  ANSYS公司.ANSYS动力学分析指南[M].北京:ANSYS中国公司,2000.
[6]  王凤霞.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线弹性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3,19(2):63.
[7]  黄菊花,何成宏.地基中振动波传播的有限元分析[J].振动与冲击,1999,18(1):38~43.
[8]  陈波.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模拟及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2.
[9]  杨柏坡,廖振鹏.结构-土相互作用有限元解法及改造通用程序的初步结果[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6(4):10~20
[10]  宗福开.波传播问题中有限元离散的频散特性及离散化准则[J].爆炸与冲击,1984,8(4):16~23.
[11]  廖振鹏.工程波动理论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2]  刘晶波,廖振鹏.有限元离散模型中的出平面波动[J].力学学报,1992,3:207~214.
[13]  Wolf J P.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85.
[14]  Sugawara Y,Uetake T,Kobayashi T,Yamaya H.Forced vibrationtest of the Hualien largescale 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part 2)[J].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1997,172:273~280.
[15]  李文平.深部土层失水变形时土与井壁相互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4):475~480.
[16]  伍小平.砂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2.
[17]  吕西林,陈跃庆,陈波,等.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20(4):20~29.
[18]  沈聚敏,周锡元,高小旺,等.抗震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9]  李辉.土-结动力相互作用[D].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9.
[20]  陈波,吕西林,李培振,等.均匀土-桩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2(3):91~99.
[21]  丁海平,廖振鹏.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域-频域联合解法[J].地震学报,2001,23(4):413~41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