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草业学报  2011 

异质生境空心莲子草的结构基础与生态适应性

, PP. 143-152

Keywords: 空心莲子草,形态解剖结构,物质基础,异质生境,生态适应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营养器官的部分性状,对旱生和水生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的结构和物质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对2种生境空心莲子草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者营养器官因环境适应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叶宽、叶片角质层厚度、孔下室面积、气孔数量与分布表现显著差异,旱生者具有长的表皮毛,而水生的则完全没有。茎中节间长度、髓腔直径、髓射线宽度和输导组织的类型、数量及比例在不同生境的茎和不同生长型的茎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变化。旱生匍匐茎和根状茎节上具宿根,含大量贮藏物质,并生有多量的不定芽,具备成为独立散布体的物质和结构基础,而水生茎则因适应吸收需要,产生大量不定根。空心莲子草花粉败育率高(约80%),可能是其较低结实率的原因之一。空心莲子草在较低的有性生殖率下如何完成远距离扩布值得进一步探讨,此点在杂草防治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References

[1]  孔宪武, 简焯坡.中国植物志(252)[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232237.
[2]  张格成, 李继祥, 陈秀华.空心莲子草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J]. 杂草科学, 1993, (2): 1012.
[3]  李扬汉. 中国杂草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8182. 
[4]  曹坳程, 郭美霞, 张向才, 等. 我国主要的外来恶性杂草及防治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 2004, 24(3): 58.
[5]  林金成, 强胜, 吴海荣. 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21(2): 2832.
[6]  黄建辉, 韩兴国, 杨亲二, 等.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J]. 生物多样性, 2003, 11(3): 240247. 
[7]  史刚荣, 马成仓.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物学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4): 727732.
[8]  刘爱荣, 张远兵, 张雪梅, 等. 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对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7, 16(5): 96101.
[9]  余柳青, Yoshiharu FUJII, 周勇军, 等. 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及与水稻的竞争[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2): 209214. 〖ZK)〗
[10]  郭连金, 徐卫红, 孙海玲, 等. 空心莲子草入侵对乡土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09, 26(7): 137142.
[11]  林金成, 强胜. 空心莲子草对南京春季杂草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4): 585592. 
[12]  徐胜, 张新全, 李建龙. 扁穗牛鞭草人工草地中空心莲子草杂草防除效果研究[J]. 中国草地, 2003, 25(2): 3437. 
[13]  娄远来, 王庆亚, 邓渊钰, 等. 空心莲子草根中异常结构及不定芽的发育解剖学研究[J]. 广西植物, 2004, 24(2): 125127. 
[14]  何照范. 粮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5: 290294.
[15]  徐仁. 生物史(2)——植物的发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90220.
[16]  刘穆.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导论(第三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179246.
[17]  朱志红, 刘建秀, 王孝安. 克隆植物的表型可塑性与等级选择[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4): 588598. 
[18]  伊稍 K. 植物解剖学[M]. 李正理, 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6: 326328. 
[19]  铃木准一郎. 克隆植物无性系分株间相互作用及储藏物质对种群结构的影响[A]. 见:李承森. 植物研究进展(五)[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23233. 
[20]  Suzuki J. Growth dynamics of shoot height and folisge structure of a rhizomatous perennial herb Polygonum cuspidatum[J]. Annals of Botany, 1994, 73: 629638. 
[21]  潘晓云, 梁汉钊, Sosa A, 等. 喜旱莲子草茎叶解剖结构从原产地到入侵地的变异式样[J]. 生物多样性, 2006, 14(3): 232240.
[22]  翁伯琦, 林嵩, 王义祥. 空心莲子草在我国的适应性及入侵机制[J]. 生态学报, 2006, 26(7): 23742382. 
[23]  周长芳, 吴国荣, 施国新, 等. 水花生抗氧化系统在抵御Cu2+胁迫中的作用[J]. 植物学报, 2001, 43(4): 389394.
[24]  周红卫, 施国新, 徐勤松, 等. Cr6+和Cr3+对水花生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J]. 农村生态环境, 2002, 18(4): 3540. 
[25]  Heywood V H. 植物分类学[M]. 柯植芬, 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26]  李金花, 周守标, 胡金蓉, 等. 多花黄精和安徽黄精叶片发育的比较解剖学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 24(3): 271276.
[27]  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63174. 
[28]  Grime J P.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by reference to strategies[J]. Nature, 1974, 250: 2631. 
[29]  杜峰, 梁宗锁, 胡莉娟. 植物竞争研究综述[J]. 生态学杂志, 2004, 23(4): 157163. 
[30]  史刚荣, 程雪莲, 刘雷, 等. 扁担木叶片和次生木质部解剖和水分生理特征的可塑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10): 18011806. 
[31]  Newman E J, Andnew R E. Uptake of phosphorus in relation to root growth and density[J]. Plant Soil, 1973, 38: 4969. 
[32]  马绍宾, 李德铢. 高等植物的散布与进化(Ⅰ). 散布体类型、数量、寿命及散布机制[J]. 云南植物研究, 2002, 24(5): 569582. 
[33]  Liston A, Wilson B L, Robinson W A, et al.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exual reproduction versus clonal spread in an aridland bunchgrass[J]. Oecologia, 2003, 137: 216225. 
[34]  Ogden J. The reproductive strategy of higher plantsⅡ: The reproductive strategy of Tussilago farfara L.[J]. Journal of Ecology, 1974, 62: 291324. 
[35]  陈学林, 梁艳, 齐威, 等. 一年生龙胆属植物的繁殖分配及其花大小、数量的权衡关系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5): 5866.  浏览
[36]  Hutchings M J, Barkham J P. An investigation of shoot interactions in Mercurialis perennis L., a rhizomatous perennis herb[J]. Journal of Ecology, 1976, 64: 723743. 
[37]  江小雷, 岳静, 张卫国, 等.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与时空尺度[J]. 草业学报, 2010, 19(1): 219225.
[38]  高兴祥, 李美, 高宗军, 等. 外来物种小飞蓬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5): 465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