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
, PP. 319-324
Keywords: 紫云英 ,腐解特征 ,有机碳 ,养分释放
Abstract:
在70%田间持水量以及近自然气温条件下,利用网袋法模拟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盛花期不同翻压量下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翻压量下紫云英干物质腐解速率均为前20d最高,至60d后进入缓慢腐解阶段。腐解至90d,低、中、高翻压量下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8.7%,76.0%,71.2%。紫云英碳、氮、磷、钾累积腐解率与腐解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拟合方程分别为Y=13.4246X0.4391(P<0.01),Y=14.0314X0.4208(P<0.01),Y=3.5458X0.7037(P<0.01),Y=15.7784X0.4213(P<0.01)。紫云英有机碳与养分前20d累积释放率与全腐解期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碳>氮>磷,且随着翻压量增加,有机碳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References
[1] 陈志宏, 李晓芳, 贠旭疆, 等. 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草业科学, 2009, 26(5): 1-6.
[2] 曹卫东, 黄鸿翔. 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4): 1-3.
[3] Lee C H, Park K D, Jung K Y, et al. Effect of Chinese milk vetch (Astragalus sinicus L.) as a green manure on rice productivity and methane emission in paddy soil.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10, 138(3-4): 343-347.
[4] 徐昌旭, 谢志坚, 许政良, 等. 等量紫云英条件下化肥用量对早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10): 13-14.
[5] 吴增琪, 朱贵平, 张惠琴, 等. 紫云英结荚翻耕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5): 270-273.
[6] 邹亚丽, 韩方虎, 耿丽英, 等. 温度和湿度对紫花苜蓿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0, 19(4): 101-107. 浏览
[7]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106-107, 302-315.
[8] 李正, 刘国顺, 敬海霞, 等. 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1, 20(3): 225-232.
[9] 宋日, 吴春胜, 郭继勋. 东北草原植物残体腐解动态研究. 草业学报, 2002, 11(2): 105-108.
[10] 熊德中, 李放, 李素兰, 等. 废弃烤烟茎秆浸水后的腐解、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6): 1513-1516.
[11] 孙本华, 吕家珑, 张一平, 等. 干旱荒漠条件下残茬分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21(3): 34-37.
[12] 刘忠宽, 汪诗平, 韩建国, 等.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植物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及养分动态的研究. 草业学报, 2005, 14(1): 24-30.
[13] 王文山, 王维敏, 张镜清, 等. 农作物残体在北京农田土壤中的分解. 土壤通报, 1989, 20(3): 113-115.
[14] 代静玉, 周江敏, 秦淑平. 几种有机物料分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 土壤通报, 2004, 35(6): 724-727.
[15] Probert M E, Delve R J, Kimani S K, et al. Modelling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from manures: representing quality aspects by varying C∶N ratio of sub-pool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5, 37(2): 279-287.
[16] 李逢雨, 涂仕华, 王昌全, 等. 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 山地学报, 2006, 24(增刊): 92-97.
[17] 潘福霞, 鲁剑巍, 刘威, 等. 三种不同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1): 216-223.
[18] 王岩, 刘国顺. 绿肥中养分释放规律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6, 43(2): 273-279.
[19] 李逢雨, 孙锡发, 冯文强.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2): 374-380.
[20] 戴志刚, 鲁剑巍, 李小坤, 等.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6): 272-276.
[21] 刘威.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0.
[22] 林新坚, 章明清. 新型肥料施用技术.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0-22.
[23] 南雄雄, 田宵鸿, 张琳, 等. 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特点及对土壤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3): 626-633.
[24] 李苹, 徐培智, 解开治. 坡地果园间种不同绿肥的效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10): 90-92.
[25] 李银平, 徐文修, 侯松山. 春小麦复播绿肥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6): 151-15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