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宗万.论道地药材[J].中医杂志,:.
|
[2] |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9.
|
[3] | 李欣 邵爱娟 黄璐琦 等.人参选育品系的遗传变异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5):1135-1137.
|
[4] | 罗光明 陈岩 李霞 等.枳壳道地产区主流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1):124.
|
[5] | 周红涛 胡世林 等.芍药野生与栽培群体的遗传变异研究[J].药学学报,:.
|
[6] | 郭兰萍 黄璐琦 蒋有绪.苍术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3):178-181.
|
[7] | 杜娟 马小军 李学东 等.半夏不同种质资源AFLP指纹系谱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30.
|
[8] | 张君毅 郭巧生 吴丽伟 等.我国不同地区半夏rDNA序列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768.
|
[9] | 郭宝林 斯金平 等.厚朴DNA分子标记的研究——正品的RAPD研究[J].药学学报,:.
|
[10] | 应依 徐红 王峥涛.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石斛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3):65-70.
|
[11] | 张婷 徐珞珊 王峥涛 周开亚 张宁 史永峰.药用植物束花石斛、流苏石斛及其形态相似种的PCR-RFLP鉴别研究[J].药学学报,2005,40(8):728-733.
|
[12] | 沈洁 丁小余 丁鸽 刘冬扬 唐凤 贺佳.铁皮石斛居群差异的研究Ⅱ-ISSR指纹标记方法的建立与优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4):291-294.
|
[13] | 刘忠权 周材权 王义权 等.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5):26-28.
|
[14] | 黄璐琦.分子生药学[M]2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
[15] | 黄璐琦 郭兰萍 华国栋.道地药材属性及研究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44-46.
|
[16] | 黄璐琦 陈美兰 肖培根.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模式假说[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494-496.
|
[17] | 郭兰萍 刘俊英 等.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2,2(11):814.
|
[18] | 欧阳臻 杨凌 宿树兰 等.茅苍术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研究[J].药学学报,2007,42(9):968-972.
|
[19] | 刘玉萍 罗集鹏 等.广藿香的基因序列与挥发油化学型的相关性分析[J].药学学报,2002,37(4):304-308.
|
[20] | 杨继.植物种内形态变异的机制及其研究方法[J].武汉植物学研究,:.
|
[21] | 侯大斌 任正隆 舒光明等.附子野生资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生态学报,2006,26(6):1833-1841.
|
[22] | 陈毓亨 白守梅 程克棣 等.南方红豆杉紫杉烷高含量植株系RAPD初步研究[J].植物学报,1999,41(8):829-832.
|
[23] | 邱英雄 傅承新 吴斐捷.明党参与川明参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鉴定的ISSR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598-603.
|
[24] | ZuoYJ ZhuPL LiuQ etal.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Fructus Aurantii cultivars revealed by ISSR[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16-1419.
|
[25] | 张英 陈瑶 张金超 等.广藿香ITS基因型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分析[J].药学学报,2007,42(1):93.
|
[26] | 韩建萍 陈士林 张文生 等.栀子道地性的分子生态学[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85.
|
[27] | 陈大霞 李隆云 等.黄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37.
|
[28] | 赵桂仿 Felbe.,F.应用RAPD技术研究阿尔卑斯山黄花茅居群内的遗传分化[J].植物分类学报,:.
|
[29] | 郭水良 曹同 等.浙江产车前(Plantago asiatica)种群遗传分化的主坐标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
|
[30] | 黄璐琦 郭兰萍.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77-280.
|
[31] | 周洁 黄璐琦 郭兰萍 等.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生理特性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163.
|
[32] | 唐晓清 王康才 陈暄 等.丹参不同栽培农家类型的AFLP分析[J].药物生物技术,2006,13(3):182-186.
|
[33] | 魏建和 杨成民 陈士林 等.桔梗栽培及野生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3)(基础研究):37-41.
|
[34] | 马小军 汪小全.人参农家类型的AFLP指纹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2):707-710.
|
[35] | 刘叔倩 马小军 等.银杏不同变异类型的RAPD指纹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2):822-825.
|
[36] | 黄新 邱德有 黄璐琦.茉莉酸甲酯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基因表达的mRNA差异显示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6,4(5):627.
|
[37] | 李娟 盛维瑾 刘大为 等.培养条件对HBsAg转基因人参细胞的生长及表达量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1):40.
|
[38] | MAOYing(毛莹) CUIGuanghong(崔光红) HUANGLuqi(黄璐琦) etal.The effects of Cu^2+ , Zn^2+ on the expression of metallothinein gene ( MT2 ) in Salvia miltiorrhiza [J].分子植物育种,2007,3(5):389-392.
|
[39] | 刘峻 丁家宜 周倩耘 等.真菌诱导子对人参毛状根皂苷生物合成和生长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02.
|
[40] | 韩立敏 俞嘉宁 巨文峰.转TaLEAI基因丹参植株的耐盐与耐旱性[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7,33(2):109.
|
[41] | 冯丽铃 曾庆平 杨雪芹.人RANTES基因在转基因青蒿植株中表达的测定[J].中草药,2004,35(10):1167-1171.
|
[42] | 宋永波 徐珍霞 金钱星 于荣敏.西洋参转基因冠瘿组织培养及人参总皂苷含量[J].中药材,2005,28(3):165-167.
|
[43] | 胡志昂,王洪新.植物自然群体适应逆境的分子机制[J].植物学报,2001,43(2):111.
|
[44] | 陈家宽 杨继.植物进化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70-83.
|
[45] | K 马瑟 J L 金克斯 刘定富 译.生统遗传学[M] 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
[46] | 黄郁芬 陈瑞祥.[D].台湾嘉义:国立嘉义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2002.
|
[47] | 施启顺.畜禽主基因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
[48] | 肖小河.中药材品质变异的生态生物学探讨[J].中草药,:.
|
[49] | 张娜.生态学中的尺度问题,内涵与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6,26(7):2340-2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