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中医证候量化辨证分型研究
Keywords: 中医辨证分型 ,数据包络分析DEA ,证候序列 ,相似度测度
Abstract:
针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建模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证候序列量化辨证分型算法。该方法可分为3步:首先,结合中医理论,对候选辨证证型的机理进行分析与分类,获得病机解释的基本单元,并据此建立证候集合;然后,按照证候的发生与演变过程,寻找对应方证资料的用药规律和症状表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数学工具,计算出证候在各个阶段的状态数据以获得量化的证候序列;最后,以证候序列作为度量尺度分别对候选证型和诊断信息进行量化,通过相似度计算获得诊断信息与候选证型的匹配程度,最终完成辨证分型计算。模型推理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承载方证资料所隐含的辨证规律,从全局把握证候的动态过程,并通过对临床案例的计算分析,获得了正确的结果,这为中医的量化建模提供了一种思路。
References
[1] 王磊,苏越,张琴,等. 偏最小二乘法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建模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1):1122.
[2] 张连文,袁世宏.隐结构模型与中医辨证研究(Ⅱ)[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9):584.
[3] 王天芳,张连文,赵燕,等. 隐结构模型及其在中医证侯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8):519.
[4] 刘晓峰,任廷革,高全泉. 中医方剂功效定性和定量研究再探[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92.
[5] 任廷革,张帆,刘晓峰,等.基于智能计算的中医方剂治法模型研究的构思与流程设计[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8):524.
[6] 孙继佳,苏式兵,陆奕宇,等. 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中医辨证数据挖掘方法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10):261.
[7] 吴芸,周昌乐,张志枫.基于基因打靶技术的中医脏腑辨证分型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27):22.
[8] 王宏图. 王洪图内经讲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 刘保延,王永炎.证候、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4):293.
[10] 郭蕾. 证候概念渊源及现代对证候的研究简析[J].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7.
[11] 刘渡舟.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2] 范永升. 金匮要略[M]. 2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3] 刘渡舟,苏宝刚,庞鹤. 金匮要略诠解[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4] 邓中甲. 方剂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5] 李宇航,郭明章,孙燕,等. 仲景方用药度量衡古今折算标准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9):597.
[16] 莫红,王飞跃.基于词计算的语言动力系统及其稳定性[J].中国科学,2009,39(2):254.
[17] 莫红,王飞跃,赵亮.映射下区间二型模糊集合的语言动力学轨迹[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0,23(2):144.
[18] 马占新.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9] Kao C, Hwang S N. Efficiency decomposition in two-stage envelopment analysis:an application to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aiwan[J]. Euro J Operat Res, 2008,185:418.
[20] 魏权龄,岳明. DEA概论与CCR模型-数据包络分析(一)[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1(1):58.
[21] G R Jahanshahloo, F Hosseinzadeh Lotfi, N Shoja,et al. Input estim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xtra inputs in inverse DEA models[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4 (156):427.
[22] 刘渡舟.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
[23] 钱静.中医现代化从何做起的几点构想[J].中医药学报,2002,30(5):4.
[24]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目标[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1,3(5):1.
[25] 张华,张笑波,赵宏杰.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 福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 2009:23.
[26] 陈建新,陈静,王伟,等. 复杂系统熵聚堆算法及其在中风病临床的应用[J].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5):4155.
[27] 易利亚,宋镇星.基于AHP方法的中医辨证定量化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17.
[28] Pan Da-wei, Chen Li-guo.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ign-and- symptom-oriented diagnostic proced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dications of Guizhi Decoction and its varieties in the Shanghanlun[J]. J Chin Integrat Med, 2011,19(4):354.
[29] 潘大为.中医"方证对应"数学模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0):695.
[30] 王先甲,张熠.基于AHP和DEA的非均-化灰色关联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7):122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