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水分保持及入渗性能的影响研究
Keywords: 保护性耕作,土壤持水性,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Abstract:
通过定西市安定区的中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对连续6a不同耕作措施后0~30cm土层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轮作序列下,不同耕作措施0~30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水吸力为5bar和15bar时几近重合,在3bar、1bar和0.5bar时出现差异;Gardner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在0.5~15bar吸力范围内,其水吸力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式S=Aθ-B这一关系式,且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免耕秸秆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的两个处理较传统耕作改善了土壤持水性能;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较传统耕作处理显著降低了0~5cm土层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度;免耕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
References
[1] | 江晶,张仁陟,海龙.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2):387-391.
|
[2]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
[3] | 许明祥,刘国彬,卜崇峰,等.圆盘入渗仪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渗透性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54-58.
|
[4] | 陈丽华,鲁绍伟,张学培,等.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394-397.
|
[5] | 刘元波,陈荷生,高前兆,等.田间测定沙地水分运动参数初步研究[J].中国沙漠,1996,16(1):19-23.
|
[6] | 苏永红,朱高峰,冯起,等.蒸发条件下一维垂向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J].中国沙漠,2009,29(2):236-240. 浏览
|
[7] | 李小刚,杨治,谢恩波.甘肃几种旱地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1994,25(4):155-157.
|
[8] | 张强.宁夏毛乌素沙地SPAC系统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
[9] | 孙艳红,张洪江,程金花,等.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106-109.
|
[10] | 杨玉海,陈亚宁,李卫红,等.干旱区新垦绿洲人工防护林土壤物理特性及其生态意义[J].中国沙漠,2010,30(5):1120-1127. 浏览
|
[11] | 李玲玲,黄高宝,张仁陟,等.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9):2326-2332.
|
[12] | 晋小军,黄高宝.陇中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5):109-112.
|
[13] | 黄高宝,郭清毅,张仁陟,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J].生态学报,2006,26(4):170-180.
|
[14] | 张鸣,张仁陟,蔡立群,等.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和豌豆叶水势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2008,19(7):1467-1474.
|
[15] | 郭清毅,黄高宝.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166-200.
|
[16] | 逄蕾,黄高宝.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10-113.
|
[17] | 蔡立群,齐鹏,张仁陟,等.保护性耕作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2):141-145.
|
[18] | 何玉梅,张仁陟,张丽华,等.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生态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1):113-119.
|
[19] | 贺康宁.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3):44-50.
|
[20] | 罗珠珠.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的影响[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
[21] | 许淑青,张仁陟,董博,等.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3(5):611-614.
|
[22] | 王蕙,赵文智.绿洲化过程中绿洲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研究[J].中国沙漠, 2009,29(6):1109-1115. 浏览
|
[23] | 刘贤,康绍忠.降雨入渗和产流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及评述[J].水土保持通报,1999,19(2):57-65.
|
[24] |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1):45-50.
|
[25] | 杨招弟,蔡立群,张仁陟,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39(3):514-517.
|
[26] | 贺康宁.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3):44-50.
|
[27] | 袁东海,陈明亮.鄂东南红壤水分运动参数与红壤性质的相关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1):53-5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