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与湖沼 2007
长江口徐六泾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Keywords: LISST,絮凝体,粒径,有效密度,沉速,长江口 Abstract: 2003年6月14日-22日,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颗粒物的情况下,于长江口徐六泾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小潮表层粘性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配合OBS-3A现场测量的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观测结果显示,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粒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的平均值分别为98.0 μl/L、39.8 μm、1173 kg/m3、1.14 mm/s和70.8 μl/L、64.4 μm、919 kg/m3、2.32 mm/s。研究表明:①长江口徐六泾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主要受水流流速影响,再悬浮现象明显,体积浓度过程线滞后流速过程线,落潮期间滞后10-30 min,涨潮则滞后30-50 min;②小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随流速增大而增大,大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则随流速增大而减小,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在50 cm/s的垂线平均流速时出现平均粒径与垂线平均流速关系的转折;③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平均粒径在体积浓度75 μl/L时出现平均粒径与体积浓度关系的转折,体积浓度小于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增加而增大,超过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4絮凝体有效密度由粒径大小控制,粒径大,有效密度小,反之亦然,粒径和有效密度共同决定絮凝体静水沉速,有效密度和沉速与平均粒径之间存在良好的幂指数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