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主体功能区规划监管与评估的指标及其数据需求

DOI: 10.11820/dlkxjz.2012.12.013, PP. 1678-1684

Keywords: 规划,监管,评估,数据需求,指标,主体功能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实施的精度较高的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不仅对规划方法、技术手段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基于县级行政区域或更高精度空间尺度的规划数据源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9个指标项,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需求特征,认为在数据支撑方面存在数据精度不够、缺少经济内涵、数据标准不统一、个别指标底层数据缺失4个主要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及今后国土空间开发管治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规划监管与评估的指标设计原则,从集聚效应、社会发展、食物与资源保障、生态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设计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监管和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期为“十二五”及今后全国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的科学评估和数据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References

[1]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科学基础. 地理学报,2007, 62(4): 339-350.
[2]  马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朱传耿, 仇方道, 马晓冬, 等. 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地理科学, 2007, 27(2): 136-141.
[4]  谢高地, 鲁春霞, 甄霖, 等. 区域空间功能分区的目标、进展与方法. 地理研究, 2009, 28(3): 561-571.
[5]  樊杰. 基于国家“十一五”规划解析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社会需求与新命题. 经济地理, 2006, 26(4): 545-550.
[6]  王强, 伍世代, 李永实, 等. 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分实践. 地理学报, 2009, 64(6): 725-735.
[7]  杨瑞霞, 张莉, 闫丽洁, 等. 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1): 22-26.
[8]  李雯燕, 米文宝. 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综述与分析. 经济地理, 2008, 28(3): 357-361.
[9]  王振波, 徐建刚. 主体功能区规划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8): 126-131.
[10]  刘传明, 李伯华, 曾菊新.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法探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3): 64-68.
[11]  米文宝, 余晓霞, 李雯燕, 等. 宁夏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研究. 经济地理, 2008, 28(6): 936-940.
[12]  王利, 张卓, 王丹, 等.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分方法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6): 8-11.
[13]  杨伟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概述. 发展规划研究, 2008(11): 4-11.
[14]  李守信. 主体功能区的探索和实践. 发展规划研究,2008(11): 12-19.
[15]  汤青, 安祥生, 徐勇. 山西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 经济地理, 2010, 30(2): 294-298.
[16]  王传胜, 赵海英, 孙贵艳, 等. 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县域的功能区划探索. 地理研究, 2010, 29(3): 481-491.
[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主体功能区和分类管理政策研究.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18]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科学基础. 地理学报,2007, 62(4): 339-350.
[19]  马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0]  方忠权, 丁四保.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 地理科学, 2008, 28(4): 483-487.
[21]  樊杰. 基于国家“十一五”规划解析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社会需求与新命题. 经济地理, 2006, 26(4): 545-550.
[22]  王强, 伍世代, 李永实, 等. 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分实践. 地理学报, 2009, 64(6): 725-735.
[23]  杨瑞霞, 张莉, 闫丽洁, 等. 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1): 22-26.
[24]  李雯燕, 米文宝. 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综述与分析. 经济地理, 2008, 28(3): 357-361.
[25]  王振波, 徐建刚. 主体功能区规划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8): 126-131.
[26]  刘传明, 李伯华, 曾菊新.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法探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3): 64-68.
[27]  米文宝, 余晓霞, 李雯燕, 等. 宁夏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研究. 经济地理, 2008, 28(6): 936-940.
[28]  王利, 张卓, 王丹, 等.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分方法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6): 8-11.
[29]  杨伟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概述. 发展规划研究, 2008(11): 4-11.
[30]  李守信. 主体功能区的探索和实践. 发展规划研究,2008(11): 12-19.
[31]  汤青, 安祥生, 徐勇. 山西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 经济地理, 2010, 30(2): 294-298.
[32]  王传胜, 赵海英, 孙贵艳, 等. 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县域的功能区划探索. 地理研究, 2010, 29(3): 481-491.
[3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主体功能区和分类管理政策研究.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34]  朱传耿, 仇方道, 马晓冬, 等. 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地理科学, 2007, 27(2): 136-141.
[35]  谢高地, 鲁春霞, 甄霖, 等. 区域空间功能分区的目标、进展与方法. 地理研究, 2009, 28(3): 561-571.
[36]  方忠权, 丁四保.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 地理科学, 2008, 28(4): 483-48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