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1 

1990年代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的演化过程

DOI: 10.11821/yj2011010009

Keywords: 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动态演化,区域差异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示范基地,对其区域差异的研究对于长株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域自1990年以来的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消费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该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县际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并且就其各要素动态演化的机制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口重心缓慢向西北方向移动;GDP、二产与人口重心的偏移方向一致,而第三产业和消费额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区域差异在总体上扩大;与人口相比较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呈不平衡态势发展,东西方向则相对较平衡。基于分析过程得出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城市群发展的具体措施

References

[1]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地理科学,2001,21(5):385~389.
[2]  许月卿,李双成.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人文地理,2005,81(1):117~120.
[3]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2~16.
[4]  杨俊宴,陈雯.19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8,(5):68~77.
[5]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测绘工程,2001,(9):41~43.
[6]  潘竟虎,张佳龙,张勇.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6):83~91.
[7]  刘娟.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人口学分析. 人口学刊,2007,(1):16~21.
[8]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02,21(5):268~274.
[9]  麻永建.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研究. 统计与决策,2006,2:106~108.
[10]  柏延臣,李新,冯学智.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模型.地理研究, 1999,18(2): 185~190.
[11]  王学军.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地理研究, 1997,16(3): 70~74.
[12]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地理科学,2001, 21(5) : 385~389.
[13]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地理研究,2006,25(4):710~718.
[14]  樊杰,W陶普曼.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地理学报,1996,51(5):398~407.
[15]  冯宗宪,黄建山.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经济地理,2006,26(2):249~254.
[16]  王欣,吴殿廷,肖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重心迁移.经济地理,2006,26(6):978~981.
[17]  乔家君,常黎.河南省城镇发展演化的时空格局研究. 人文地理,2007,22(1):73~91.
[18]  李文训,孙希华.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9:83~86.
[19]  郭仁忠.空间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0]  马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干旱区地理, 1997,20(3): 30~35.
[21]  王劲峰,李连发,葛咏,等.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理论体系探讨.地理学报, 2000,55(1): 92~10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