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1 

地理学区域研究中的外部性认识及其科学意义

DOI: 10.11821/yj2011040017

Keywords: 区域范式,区域外部作用,区域外部性,科学意义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人地关系"和"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两大传统,区域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地理学的"区域范式"下,存在两类不同的区域系统,即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它们在地表空间上的叠加会产生"空间冲突",并导致经济区域的外部作用。地理学已经发现和积累了大量的区域外部作用的地理事实。由于我国独特的区域制度和"行政-经济"区域特征,存在事实上的区域产权和客观的区域利益,区域外部作用会对不同区域的利益产生影响,并且不计入市场交易之内,因此产生区域间的"外部性"问题。区域外部性问题是当前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从区域外部作用的地理事实入手,提出区域产权和区域利益、进而提出区域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框架,并阐释其科学意义,是对区域外部作用的综合视角(地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尝试

References

[1]  郑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国土开发整治.地理学报,2008,63(4):346~348.
[2]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等.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展望.地理学报,2004,59(6):803~810.
[3]  Heijman W. Regional Externalities. Berlin: Springer, 2007. 1~10.
[4]  Bagella M, Becchetti L, Cicero M L.Regional externalities and direct effect of legislation against money laundering: A test on excess money balance in the five Andean countries.Journal of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2004,7(4):347~366.
[5]  Sunley P.Rela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A partial understanding or a new paradigm.Economic Geography,2008,84(1):1~26.
[6]  党兴华,郭子彦,赵璟.基于区域外部性的城市群协调发展.经济地理,2007,27(3):463~467.
[7]  丁四保,王晓云.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10.
[8]  丁四保.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地理科学,2009,29(4):587~592.
[9]  郑度,葛全盛,张雪芹,等.中国区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2005,24(3):330~345.
[10]  Johst K,Drechsler M, Watzold F.An ecological-economic modelling procedure to design compensation payments for the efficient spatio-temporal allocation of species protection measures.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1(1):37~49.
[11]  郭中伟,甘雅铃.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几个科学问题.生物多样性,2003,11(1):63~69.
[12]  蔡运龙.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地理研究,2010,29(1):1~12.
[13]  郭中伟,李典谟.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1998,6(3):180~185.
[14]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我国典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环境保护,2008,(9B):28~31.
[15]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地理学依据.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17~21,26.
[16]  王昱,王荣成.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7~21.
[17]  吴传钧.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调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40(2):1~3.
[18]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1~239.
[19]  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8.
[20]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空间剥夺"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人文地理,2007,22(5):60~65.
[21]  丁四保.我国的地方经济:制度特征与发展不平衡.经济地理,2007,27(6):1~4.
[22]  Bailey R G.Ecosystem Geography.Berlin:Springer,1999.51~77.
[23]  全浩.关于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及其黄沙气溶胶高空传输路线的探讨.环境科学,1993,(5):34~39.
[24]  王亚华.水权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7~32,109~116.
[25]  Perman R, Ma Y, McGilvray J, et al.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张涛,李智勇,张真,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12.
[26]  蒋维楣.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1~1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