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东北地区市场潜力分析与区域经济发展
DOI: 10.11821/yj2009010022
Keywords: 东北地区 ,市场潜力 ,市场通达性 ,区域经济
Abstract: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下滑态势。本文从市场通达性的角度,探讨了市场潜力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内部市场潜力有较大差异,环渤海地区与其他地区有较大落差。市场潜力指数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伴生关系显示出东北地区内部的这种市场潜力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东北多数地区市场潜力的组成中外贸和区外市场的贡献份额较大,这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区内消费的现状不一致,说明东北地区具备对外联系的条件,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依托其市场通达条件基础,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增强企业的区际贸易竞争力。现阶段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中心所起到的市场带动作用还较为有限,今后需要强化经济中心的辐射功能,以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References
[1] 陆大道.关于东北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北方经济, 2005,(4): 5~11.
[2] 许月卿,贾秀丽.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经济地理, 2005, 25(5):600~603.
[3] 陈清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着力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机制. 经济纵横, 2005,(10): 2~4.
[4] 金凤君,等. 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1~8.
[5] 金凤君,陆大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科技导报, 2006,(10): 4~6.
[6] 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近2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及其效果的对比研究.地理研究, 2002, 21(4): 504~510.
[7]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地理研究, 2003, 22(3): 261~271.
[8] Harris C D. The market as a factor in the 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54, 44: 315~348.
[9] Fujita M, Krugman P.When is the economy monocentric?: von Thünen and Chamberlinü unified.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5, 25: 505~528.
[10] Fujita M,Krugman P.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4,83: 139~164.
[11] Fujita M, Mori T. 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5, 84: 377~405.
[12] 滨口伸明, 藤田昌久. 基于新空间经济模型的投资转换效果分析. 经济发展与地域经济结构. 东京: 亚洲经济研究所,2000.161~182.
[13] 王洛林,魏后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未来政策选择. 财贸经济, 2006,(2): 3~10.
[14] 万晓琼.东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比较与分析.理论探讨, 2004,(6): 67~70.
[15] 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 经济地理, 2005, 25(5): 624~628.
[16] 布雷克曼, 盖瑞森, 马勒惠克. 西南财经大学文献中心 译. 地理经济学.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19~122.
[17] Dixit A, Stiglitz J.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 67: 297~308.
[18]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99(3): 483~499.
[19] Krugman P. Geography and Trade. MIT Press, 1993.148~150.
[20] 藤田昌久, 保罗.克鲁格曼, 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26~435.
[21] 赵曌, 石敏俊, 陈贤章. 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6, 29(5): 766~771.
[22] 石敏俊,赵曌,金凤君. 中国地级行政区域市场潜力评价. 地理学报, 2007,62(10): 1063~1072.
[23] 石敏俊,等.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 地理学报, 2006, 61(6): 593~603.
[24] 黄伟,张阿玲,张晓华.我国区域间产业GDP增长的溢出效应比较分析. 经济科学,2005,(3): 15~28.
[25] 王铮,武巍,吴静.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溢出分析. 地理研究, 2005, 24(2): 243~25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