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昆虫学报  1962 

大豆蚜AphisglycinesMatsumura的研究

, PP. 31-44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大豆蚜在我国主要大豆产地都有分布,以吉、辽、黑和内蒙自治区的一部分为害最重,为猖獗发生区。大豆蚜的寄主植物除大豆外,还有野生大豆和鼠李,由调查和接种试验的结果,肯定了大量地分布在东北三省的鼠李为越冬寄主。大豆蚜的全年发生周期和为害特点在大豆上共分三个阶段:1)从侵害豆苗起到7月中旬大豆盛花期止,是大豆蚜的盛发时期,占有总蚜量的50—70%,群聚于豆株上部幼嫩的枝叶上,这时期的为害,对大豆的生长威胁最大;2)到7月下旬,由于大豆生长点停止生长,大豆蚜即从群聚于植株上部发生转移到分散在中、下部的叶片背面,并同时出现小型蚜,生长迟缓,为田间大豆蚜为害的消退阶段;3)8月下旬结荚后期到9月上旬黄熟期,重新开始了大豆蚜的后期繁殖阶段,随即在秋末季迁回鼠李,经雌雄交配产卵越冬,秋季雄性蚜和雌性产卵蚜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寄主上,雌性发生在鼠李上,雄性发生在大豆上。全年在大豆上共繁殖15代。根据大豆蚜的生活规律和几年来田间消长规律并结合几年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初步得出大豆蚜的发生消长规律和其影响因子:1)上年越冬量及早期田间蚜量大,因而造成了苗期大发生;2)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旬平均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在78%以下时,则极有利于田间大豆蚜的发育和繁殖,即使早期蚜量少,由于繁殖快,往往也能造成7月花期的大发生;3)7月底开始随着大豆生长点的停止生长,由于营养条件的恶化,造成了大豆蚜的消退阶段。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根据大豆蚜的越冬数量、气象预报、历年的蚜情资料和当年的蚜情调查,做出长期或短期的蚜情预报。防治方法,从几年的室内外试验和大面积试验结果,0.5%666、6%可湿性666300—400倍、E60515000倍、烟草冰100倍液以及20%666拌种都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中0.5%666粉和20%666以种子量的0.7%用药量拌种已广泛推广应用于生产。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