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昆虫学报  1998 

蝗虫微孢子虫病在草原蝗虫优势种种群及空间的分布

, PP. 117-125

Keywords: 草原蝗虫,蝗虫微孢子虫,分布与扩散,感病率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采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防治过的草场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草原蝗虫优势种类、混合种群平均密度与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分布之关系,以及该疾病的空间分布。在防治后的当年,蝗虫微孢子虫疾病的感染率随着混合种群平均密度及靶标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的感病率的下降而降低。但是,次靶标蝗虫如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一种中后期发生的种类)其感病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疾病可在不同发生期种类蝗虫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播。病蝗虫在防治后第7d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Poisson),第28d则是聚集分布,第40d时也呈聚集分布。于1993年、1994年对1988年(样区Ⅱ)、1989年(样区Ⅲ)采用微孢子虫防治过的草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二个样区中,二年混合种群平均虫口密度与混合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89,r=0.479)。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主要优势种,如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Bryodemaluctuosumluctuosum、皱膝蝗Angaracris/I>spp.、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barbipes均有分布。二个样区中的混合蝗虫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在1994年显著低于1993年。混合蝗虫种群的种类组成也有所变化,与1993年相比,1994年宽须蚁蝗及白边痂蝗的比例上升较大,而亚洲小车蝗的比例下降。经过5—7年的扩散,蝗虫微孢子虫病至少可扩散距防治区1000m,其扩散方向可能与风及地势等有关。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