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功效研究
, PP. 586-593
Keywords: 辽宁 ,人工增雨 ,复随机化试验法 ,CA-FCM ,样本容量 ,功效
Abstract:
采用复随机化试验法对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进行功效分析,并通过对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评估方案(CA-FCM)等几种评估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适宜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的试验方案和样本容量。结果表明:在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以80%检出概率(0.05显著度)检验出10%增雨效果,区域控制试验和区域回归试验需要400个样本,区域交叉试验、多区双比交叉回归试验、CA-FCM需要250个样本。其中CA-FCM评估方案在相同的样本容量和催化效果情况下,功效值最大,评估效果最佳。
References
[1] 王致君, 刘黎平, 龚乃虎. 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 高原气象, 1999, 18(3): 361-367
[2] 高子毅,张建新, 廖飞佳, 等. 新疆天山山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价[J]. 高原气象, 2005, 24(5): 734-740
[3] 德力格尔,汪青春, 周陆生, 等.1997—1999年黄河上游玛曲地区人工增雨生态效应的检验[J]. 高原气象, 2005, 24(3): 442-449
[4] 王以琳, 王建国. 黄淮气旋中人工增雨播云区的探讨[J]. 高原气象, 2006, 25(1): 128-137
[5] 尹宪志, 张强, 丁瑞津, 等. 甘肃省冬\, 春季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分析[J]. 高原气象, 2007, 26(3): 603-614
[6] Gabriel K.R. Some statistical issues in weather experimentation[J]. Comm.Statis.-Theor.Meth. 1979, A8(10): 975-1015
[7] 曾光平, 刘俊.人工降水试验效果检验的统计模拟方法研究[J]. 气象学报, 1993, 51(2): 241-247
[8] 章澄昌. 人工影响天气概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2: 248-254
[9] 房彬, 肖辉. 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28(6): 739-745
[10]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人控室. 降水自然变异对人工降水效果检验的影响[J]. 气象科学, 1983, (2): 79-87
[11] 刘全根. 人工防雹的野外试验[J]. 高原气象, 1983, 1(3): 83-94
[12] 严采蘩,陈万奎. 统计评估人工增雨效果的一些问题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 2001, 12(增刊): 81-87
[13] 曾光平, 吴章云. 人工降水[M]. 福州: 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 1997: 109-110
[14] Gabriel K R, Chin-Fei Hsu. Power study of re\|randomization test[C]. Third WMO Scient.Conf. on Weather Modification, Clemont\|Ferrand, France, July, 21-25, 1980
[15] Kempthorne O, T E Doerfler. The behavior of some significance tests under experimental randomization[J]. Biometrika, 1969, 56: 231-248
[16] Salvam A M.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loud seeding experiments in Maherashtrastate, India[J]. WMA J Weather Modification, 1979, 11(1): 116-140
[17] 叶家东, 罗幸贫, 曾光平, 等. 随机试验功效的数值分析[J]. 气象学报, 1984, 42(1): 69-79
[18] 周德平,宫福久, 王吉宏.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J]. 高原气象, 2006, 25(5): 950-958
[19] 冯宏芳, 郑淑贞, 陈敏艳, 等.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J]. 气象, 1999, 25(11): 40-4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