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09 

2008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梅雨锋结构分析

, PP. 1075-1084

Keywords: 浙江,梅雨锋,暴雨,环流特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客观分析资料和实况雨量,对2008年浙江梅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梅雨期两次最强暴雨过程梅雨锋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8年是浙江1999年以来最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20%左右,期间共有5次系统性强降水过程。(2)在高层,梅雨期间稳定强大的南亚高压东北侧的偏北大风提供了暴雨区高层强烈辐散;在低层,低空西南风急流把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暴雨区输送,并与浙江北侧的偏东气流构成一个纬向切变,造成了大量暖湿气流的辐合上升,为暴雨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和动力条件。(3)在对流层中层,500hPa环流形势在第一次暴雨结束后快速从单阻型向双阻型转变,持续的双阻形势造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在温度场上,强降水对应的梅雨锋区温度相对较低,锋区没有明显的温度梯度,但相当位温和水汽的梯度十分显著。(4)梅汛期两次最强暴雨过程梅雨锋结构的对比表明:在分布形态上,第一次暴雨接近纬向分布,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前,第三次暴雨则具有很强的经向度,暴雨出现在锋区。在温湿结构上,第三次暴雨发生时梅雨锋两侧的温度梯度远大于第一次暴雨。在涡度散度结构上,第一次暴雨的正涡度大值区和辐合区在对流层中低层则较第三次暴雨深厚。

References

[1]  孙建华, 赵思雄.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梅雨期环演变的特殊性探讨[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8(3): 291-306
[2]  丁一汇, 柳俊杰, 孙颖, 等.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J]. 大气科学, 2007, 31(6): 1082-1101
[3]  王建捷, 陶诗言.1998年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5): 526-534
[4]  胡伯威, 潘鄂芬, 顾中华.梅雨锋上暴雨云团的个例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1992, 3(3): 42-50
[5]  陈丽芳, 高坤, 徐亚梅.梅雨锋演变与低涡发展的联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 31(1): 103-109
[6]  励申申,寿绍文,潘宁. 1991年梅雨锋暴雨与锋生环流的诊断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6, 19(3): 364-369
[7]  陈菊英, 王玉红, 王文. 1998及1999年乌山阻高突变对长江中下游大暴雨过程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1, 20(4): 388- 394
[8]  程麟生,冯伍虎.“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 2001, 25(4): 465-478
[9]  程麟生, 彭新东, 马艳.“91.7”江淮暴雨低涡发展结构和演变的中尺度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1995, 14(3): 270-280
[10]  冯伍虎, 程麟生.“98. 7”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尺度切变线低涡发展的涡源诊断[J]. 高原气象, 2002, 21(5): 447-456
[11]  赵思雄, 孙建华, 陈红, 等.1998年7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暴雨特征的分析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3(4): 368-381
[12]  贝耐芳, 赵思雄.1998年“二度梅”期间突发强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J]. 大气科学, 2002, 26(4): 526-540
[13]  胡伯威, 彭广.暖切变型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J]. 大气科学, 1996, 20(4): 463-472
[14]  叶惠明,方宗义,朱小祥,等.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暴雨的大范围平均云量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 1994, 5(3): 380-384
[15]  隆霄, 程麟生, 王文. 1999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7, 26(3): 563-571
[16]  张培群, 何敏, 许力. 1999年夏季长江及以南地区洪涝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初探[J]. 高原气象, 2002, 21(3): 243-250
[17]  徐双柱, 邹立维, 刘火胜, 等. 湖北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其模拟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7(3): 567-575
[18]  谢义炳. 中国夏半年几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J].气象学报, 1956, 27(1): 1-23
[19]  Ninomiya K. Large 2 and meso\|α\|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Meiyu/Baiu front associated with intense rainfall in 1-10 July 1991[J].J Meteor Soc Japan, 2000, 78(3): 141-157
[20]  Kato K. Air mass t ransformation over t he semiarid region around North China and abou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iu front in early summer[J].J Meteor Soc Japan, 1987, 65: 737-75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