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田储集层特征与成因*
, PP. 529-538
Keywords: 鄂尔多斯盆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集层,成岩作用,储集性能
Abstract: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集层普遍以低孔低渗为主要特征,但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上发育相对优质储集层。应用偏光显微镜、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从碎屑岩的粒度、碎屑组分、孔隙结构等分析入手,对比神木气田、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3个大气田的储集层特点,并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集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石英类矿物含量、适量的可溶性组分(包括长石、火山岩岩屑及凝灰质等)及残余少量粒间孔形成的酸性流体的渗流通道是形成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必要条件;而较高含量的千枚岩屑、泥板岩等软组分,在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被压实变形、充填孔隙,造成残余粒间孔全部丧失和酸性流体渗流通道的缺乏,因而形成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References
[1] | 包洪平,杨奕华,王晓方,等.2007.同沉积期火山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形成的意义[J]. 古地理学报,9(4):397-406.
|
[2] | 陈荷立.1995.油气运移研究有效途径[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6(2):123-131.
|
[3] | 付金华,段晓文,席胜利.2000.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J]. 天然气工业,20(6):16-18.
|
[4] | 付锁堂,石小虎,南珺祥.2010.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储集层特征[J]. 古地理学报,12(5):609-617.
|
[5] |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等.2004.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集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3):273-281.
|
[6] | 惠宽洋,张哨楠,李德敏,等.2002.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储集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9(3):272-278.
|
[7] | 刘金库,彭军,刘建军,等.2009.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致密砂岩孔隙的保存机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集层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30(1):53-58.
|
[8] | 吕强,赵俊兴,朱平,等.2009.苏里格气田西部山1段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 天然气工业,29(3):13-16.
|
[9] | 南珺祥,解丽琴,刘绥保,等.2005.鄂尔多斯苏里格气田二叠系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因[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207-211.
|
[10] |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2006.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 段沉积相[J]. 古地理学报,8(1):53-62.
|
[11] | 席胜利,李文厚,刘新社,等.2009.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古地理学报,11(2):187-194.
|
[12] | 杨华,杨奕华,石小虎,等.2007.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晚古生代火山活动对盆内砂岩储集层的影响[J]. 沉积学报,25(4):526-534.
|
[13] | 姚泾利,王琪,张瑞,等.2011.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绿泥石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 沉积学报,29(1):72-77.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