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中国西部地区地震风险评估
, PP. 1125-1130
Keywords: 信息扩散,西部地区,地震风险,评估
Abstract:
利用全国地震目录数据库,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5.0级以上地震信息;利用信息扩散理论,从年最大震级和各级地震灾害年频次两个方面对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地震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将风险估计离散值进行曲线拟合,系统评价中国西部地震最为多发5省区的地震风险分布趋势及差异,定量揭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风险,为西部地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References
[1] | 全佺,王玲珍,黄成敏.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云南省地震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6,28(2):180~183.
|
[2] | 刘吉夫,陈颙,史培军.中国大陆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5):520~523.
|
[3] | 高忠伟,王志涛,苏经宇,等.文化遗产地震风险评估体系及指标研究[J].中国文物研究,2010,(4):49~52.
|
[4] | 王亚强,王兰民,张小曳.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地震滑坡区划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2):170~176.
|
[5] | 胥颐,刘建华,刘福田,等.天山-帕米尔结合带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地震活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2): 469~476.
|
[6] | 刘峰桂,张海峰,陈琼,等.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地理组合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3):384~390.
|
[7] | 杨旭,李春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1):15~18.
|
[8] | 王春扬,杨超.信息扩散技术在重大雷灾预测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10,38(2):270~273,
|
[9] | 许有鹏,李立国,蔡国民,等.GIS支持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图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4):452~457.
|
[10] | 李红军,江志红,魏文寿.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的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 2007,27(6):801~806.
|
[11] | 刘笑明,李同生.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定量化评价研究——以杨凌、关中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8,28(5):656~661.
|
[12] | 杨艳昭,游珍,封志明.中国地震带上人口分布数量特征[M].北京:中国人口学会论文集(2009),2009:35~42.
|
[13]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网. http://www.ceic.ac.cn/
|
[14] | 还毅,方秦,陈力,等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4):445~450.
|
[15] | 何登发,鲁人齐,John Supp.龙门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带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及其对地震风险评估的影响[J].国际地震动态,2010,6:4~5.
|
[16] | 陈文明,杨贵,陈祥熊.1999年9月24日福州震群活动与地震构造的关系[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27(4): 23~28.
|
[17] | 黄玮琼,吴宣.统计时段对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的影响[J].地震学报,2001,23(6):588~595.
|
[18] | 付虹,李永莉,赵小艳,等.云南M≥5地震震前异常的统计特征[J].地震研究,2008,31(4):335~339.
|
[19] | 张丽娟,李文亮,张冬有.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J].地理科学,2009,29(2):42~43.
|
[20] | 孙才志,张翔.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辽宁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4):507~510.
|
[21] | 彭王敏子,石晓枫.基于信息扩散法的环境风险区划[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9):191~193.
|
[22] | 石勇,许世远,石纯,等.沿海区域水灾脆弱性及风险的初步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9):853~857.
|
[23] | 冯利华,程归燕.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地震风险评估[J].地震学刊,2000,20(1):19~22.
|
[24] | 汪雪泉,李罡风.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的风险分析[J].灾害学,2004,19(3):30~ 34.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