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生产要素市场化与江苏城市化动力机制演变
, PP. 529-535
Keywords: 城市化 ,动力机制 ,生产要素 ,市场 ,全球化
Abstract:
江苏是最近中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样板之一。以江苏为例,从城市化制度变迁和创新、产业结构转换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角度出发,采用空间分析与经济供求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结合的方法,详细考察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和城市化动力机制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并总结了1990年代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References
[1] 宁登.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机制研究[J].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3): 41~46, 55.
[2] 薛凤旋, 杨春. 外资: 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J]. 地理学报, 1997, 52(3): 193~206.
[3] Ran Maoxing, Berry B J L.Underurbanization Policies Assessed: China, 1949-1986[J]. Urban Geography, 1989, 10(2): 111-120.
[4] Fan C C. The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xpansions of China’s City System[J]. Urban Geography, 1999, 20(6): 493-515.
[5] Chang Sen-dou. Distribution of China’s city Population, 1982[J]. Urban Geography, 1986, 7(4): 370-384.
[6] 辜胜阻, 刘传江. 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7] 张敏, 顾朝林. 农村城市化: "苏南模式"与 "珠江模式"比较研究[J]. 经济地理, 22(4): 482~486.
[8] 崔功豪, 马润潮.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动力机制[J]. 地理学报, 1999, 54(2): 106~115.
[9] 于洪俊, 严重敏. 城市地理概论[M]. 合肥: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85, 33.
[10] 宁越敏.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 地理学报, 1998, 53(5): 470~477.
[11] 周一星,曹广忠. 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 城市规划, 1999, 23(12), 8~13.
[12] 李迅, 许顺才, 朱文华,等. 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的探讨[J].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4): 55~62.
[13] 刘传江.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14] Ma L J C, Noble A G. Chinese Cities: a Research Agenda [J]. Urban Geography, 1986, 7(4): 279~290.
[15] Lin G C S.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in a Transitional Socialist Economy: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 Urban Studies, 2001, 38(3): 383-406.
[16] Zhang K H. What Explains China’s Rising Urbanization in the Reform Era?[J]. Urban Studies, 2002, 39(12): 2301-2315.
[17] 吴莉娅, 顾朝林. 全球化、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江苏个案研究[J]. 城市规划, 2005, 29(7): 28~3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