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3 

黑龙江省百年自然植被氧气生产量比较研究

, PP. 581-587

Keywords: 区域氧气生产量,百年植被变化,黑龙江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也应引起关注。以黑龙江省1900和2009年自然植被分布为基础,运用C-FIX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依据碳氧平衡方法,比较1900年和2009年黑龙江省区域氧气生产量。结果表明①黑龙江省百年来自然植被生产的氧气量呈减少趋势,减少37.8%。②百年来黑龙江省自然植被氧气生产量空间分布西南部及三江平原西部降低明显。③百年来黑龙江省各行政区及县域氧气生产量均为减少趋势,平均减少50%。减少最多的是哈尔滨市,以西部及西南部最显著。④人类活动导致自然植被面积减少是导致氧气生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References

[1]  陈一文.对人类持续安全健康生存,大气“氧气枯竭”造成比 “全球温室效应”更为严重恶果
[2]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8:286~290.
[3]  [J].Nature,2004,427(8):117-120.
[4]  [J].气候与 环境研究,1999,4(1):121~126.
[5]  云雅如,方修琦,田青,等.黑龙江省漠河县乡村人群对气候 变化的感知方式与认知结果
[6]  [J].地理科学,2009,25(2): 745~ 749.
[7]  刘光立,陈其兵.成都市四种垂直绿色植物生态学效应研究
[8]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 259~261.
[9]  [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35(6):686~690.
[10]  马巾英,尹锴,吝涛.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
[11]  [J].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8):1808~1816.
[12]  李景文.黑龙江森林
[13]  [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14]  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
[15]  [M]. 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6]  方修琦,张学珍,戴玉娟,等.1951~2005 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 化过程的区域差异
[17]  [J].地理科学,2010,30(4):571~576.
[18]  [C]//上海市制冷学会.中国制冷学会2008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105~109.
[19]  陈怀亮,邹春辉,刘玉洁,等.1981~2001 年中国黄淮海地区植被 NDVI 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20]  [C]//中国气象学会.2005 年年会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3670~3680.
[21]  侯西勇,应兰兰,高猛,等.1998~2008 年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 盖变化特征
[22]  [D].北京:中国 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3]  张冬有.黑龙江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研究
[24]  [D].北 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25]  IPCC. Climate Change 1995:The science of climate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1)
[26]  Bekker A,Holland H D,Wang P L,et al.Dating the rise of atmospheric oxygen
[27]  Colin G O,Timothy M,Lenton A J,et al. Disability of atmospheric oxygen and great oxidation
[28]  [J].Nature,2006,443(12):683-686.
[29]  周后福.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综合指标探讨
[30]  董雅文.城市生态的氧平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31]  [J].城市环境与 城市生态, 1995,8(1):17~19.
[32]  陈波,卢山.杭州西湖风景区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33]  彭江颖.珠江三角洲植被对区域碳氧平衡的作用
[34]  [J].中山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5):105~108.
[35]  Ao Cbari H.Shade trees reduce building emery use and CO2 emissions form power plants
[36]  [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3, 116(1): 119-126.
[37]  管东生,陈玉娟,黄芬芳.广州市绿地系统碳的储存、分布及其 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38]  [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5): 437~441.
[39]  郑聚锋,潘根兴,吴新民.升金湖枯水期滩地土壤CO2-C 释放通 量及有机碳稳定性研究
[40]  [J].湿地科学,2011,9(2):132~139.
[41]  黄治钟,潘毅群.一种基于统计的逐时太阳辐射数据计算方法
[42]  陈云浩,李晓兵,陈晋,等.1983~1992 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演变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
[43]  [J].遥感学报,2002,6(1):12~19.
[44]  [J].地理科学,2010,30(5):735~741.
[45]  毛德华,王宗明,韩佶兴,等.1982~2010 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 NP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
[46]  [J].地理科学,2012,32(9):1106~ 1111.
[47]  卢玲.中国西部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循环研究
[48]  [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9]  杨周,林振山.北半球过去2000 年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50]  [J].地理科学,2010,30(2): 295~29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