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
在政学、文史、古今之间——吴组缃、林庚、季镇淮、王瑶的治学路径及其得失
|
Abstract:
摘要 现代中国学者的治学路径及功过得失,除了深受当下政治体制与思想潮流的影响外,还严重受制于其工作单位与学科文化。20世纪50至80年代北大内部思想潮流与教学体制的激荡,凸显了“文学教育”的发展空间及可能性。吴组缃、林庚、季镇淮、王瑶这四位学者共同活跃在当时的北大中文系,有着大致相同的教育背景与生命轨迹,却又有着不一样的学术路径。我们可以借助政治与学术、文学与史学、古典与现代这三个特殊角度,探讨他们的治学路径,直面这一代学者的困境,关注其学科文化的特殊性——包括他们的努力与挣扎、贡献与局限。通过对老一辈学者足迹的辨析,我们得以触摸此兼及古今、贯通文史、关心政治的学术传统,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
[1] | ① 参见陈平原:《满枕蝉声破梦来——怀念吴组缃先生》,《书与人》1995年第1期;《童心与诗心》,《文汇读书周报》1998年8月29日;《即将消逝的风景》,《中华散文》1998年第5期;《书札中的性情与学问——怀念季镇淮先生》,《学问》1999年第2期;《念王瑶先生》,《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32—264页。 |
[2] | ② 参见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小引》,王瑶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