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法研究 1999
澳门——16至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Abstract: 无论对澳门的未来发展怎样定位,它在以往四个半世纪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都应是举世公认,没有争议的。早在近代中国被动地实行五口通商差不多300年以前,澳门实际就已经开始担当了沟通中国和西方贸易的角色。毫无疑问,在中西方关系史上,中国最早和西方发生全面接触之地是澳门。虽然澳门在中西方经济交往关系中的地位由于后来诸多海岸城市的对外通商,特别是香港的迅速发展而被削弱,但它在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却从来没被动摇。就此而言,香港是无法和澳门相比的。所以,研究中西方交往关系的历史,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及其未来的发展,实在不能不研究澳门。澳门以弹丸小城而独引世人瞩目,奥秘就在于此。《澳门——16至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面。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民族商业贸易的交往必然伴随着文化的交流,而且后者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异民族交往,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但文化交流也如经济交往一样,是互补和双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交流了。当我们面对西方文化,学习西方文化之时,我们自己的文化也在为对方所学习和接受。重要的是这种学习和交流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是主动还是被动进行的。所以尽管象伏尔泰那样伟大的哲人也曾呼吁过“全面华化”,但那只不过是一种对异民族文化的激情赞美,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也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文化交流应是一种不失自我地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如果理解了个中的道理,那么在未来的文化世纪中,我们就会更自信地进一步实践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从而把中国传统文化重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