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
南沙海区浮游有孔虫通量及其壳体化学性质的季节变化, PP. 881-892 Keywords: 沉积物捕获器,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Mg/Ca比值,季节变化,东亚季风,南沙海区 Abstract: ?通过对南沙海区2004~2006年获得的浅层和深层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样品分析,发现浮游有孔虫总通量和主要属种Globigerinoidesruber,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Globigerinitaglutinata及Globigerinabulloides的通量和百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盛行期出现高值,在季风间歇期出现低值,展示出典型的“双峰型”通量模式.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通量主要在东北季风期显示高值,特殊地在2004年8月夏季风期间出现峰值.浮游有孔虫通量与颗粒总通量、有机碳通量变化一致,随叶绿素浓度和风速大小变化而改变,表明南沙海区生源颗粒通量主要受季风影响的表层生产力所控制.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Mg/Ca比值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相吻合.壳体δ18O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变化的影响,不同深度属种的δ18O变化反映了上层海水温度梯度.此外,壳体碳同位素值总体上在东亚季风强盛期低、季风间歇期高,与表层海水中叶绿素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说明浮游有孔虫δ13C值包含着水体营养和生产力的信息,可能反映了海水表层生产力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