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页79,1960年3月第一版东京くろしゎ出版。实藤惠秀,1896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192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28年被聘为早稻田大学教授,中日关系史专家。
|
[2] | 《张文襄公全集》卷54。
|
[3] | 黄庆福:《清末留学生》页7,1975年7月初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行。
|
[4] | 李喜所:《中国近代的留学生》页124。
|
[5] |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52《轨迹》。
|
[6] | 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日文版,页61,1960年初版。
|
[7] | 前揭黄庆福,页84。
|
[8] | 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页52,中华书局1933年版,上海书店1989年12月影印本。
|
[9] | 《光绪新法令》卷十一,转引自舒新成前揭页52—54。
|
[10] | 前揭舒新成,页53。
|
[11] | 《中日交涉史料》卷72卷,页5404,转引自永井算,前揭页148。
|
[12] | 光绪33年11月30日“学部奏定日本官立高等学堂收容中国学生名额擢”《学部奏咨辑要》,引自舒新成,前揭页
|
[13] | 前揭黄庆福,页211。
|
[14] | 前揭黄庆福,页211。
|
[15] | 实藤惠秀:《日本文化の支那への影响》页8—9,转引前揭黄庆福,页181。
|
[16] | 黄庆福,前揭页188—195。
|
[17] | 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许多词汇是途经日本,由留学生介绍到中国的。参见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中第7章《日本语汇の中国文への溶けはか》。
|
[18] | 实藤惠秀著、张铭三译《日本文化给中国的影响》页57,上海新申报馆发行,1944年5月初版。
|
[19] | 参见前揭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页37—39。
|
[20] | 关于清末赴日法学留学生的情况参见郝铁川:“中国近代法学留学生与法制近代化”,《法学研究》1997年11月,第19卷第6期。
|
[21] | 《新篡约章大全》卷40日本国部游学门“出使日本大臣杨奏特设法政速成科学教授游学官绅以急先务而求实效擢片”。转引自前揭永井算已,页145。
|
[22] | 法政大学编《法政大学80年史》页395。
|
[23] | 前揭《法政大学80年史》页394。
|
[24] | 关于赴日法学留学生参见前揭郝铁川文,其中,文中统计毕业于法政大学的留学生大多为法政大学速成班毕业,其中包括沈均儒、汪精卫、胡汉民等。
|
[25] | 前揭《法政大学80年史》页396。
|
[26] | 北京新闻汇报,光绪27年8月23日,转引黄庆福,前揭页65。
|
[27] | 前揭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页85。
|
[28] | 前揭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页71。
|
[29] | 日本法政大学编《法政大学学则》第三条。
|
[30] | 《太阳》1906年12月号,时事评论,引自实藤惠秀,前揭《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页86。
|
[31] | 日本东京都立图书馆,实藤惠秀文库缩微胶片编号1138,手稿,发表于《中华教育界》1926年5月第15卷第九号。
|
[32] | 前揭舒新成,页210。
|
[33] | 前揭舒新成,《近代中国留学史》页53。
|
[34] | 参见前揭,郝铁川文。
|
[35] | 参见前揭,郝铁川文。
|
[36] | 易古、杨艺:“论留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日本学刊》1992年第2期,页86。
|
[37] | 东川德治:《博士梅谦次郎》,页72,转引自何勤华等著《日本法律发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
[38] | 韩大元:《亚洲立宪主义研究》页6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版。
|
[39] | 参见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律的变革与日本影响”,《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一期。
|
[40] | 刘伯穆文,王健注译:“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的法律教育”,《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刘伯穆为美国法学家,1920年由密西根大学来到中国,曾任当时的比较法律学院(The Comparative Law School of China,东吴大学法律科)教务长。
|
[41] | 前揭刘伯穆文。
|
[42] | 前揭刘伯穆文,《题记及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