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Subjectivization of The Antonymous Compound Haodai
|
Abstract:
“好歹”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好”和“歹”通过经常连用而逐步凝固成词的。根据功能的不同,“好歹”可分为名词和副词两类。名词“好歹”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复合词;另一条则是通过转喻,代指事件或情况的结果。其中后者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前者。副词“好歹”既可表时间,也可表语气。从认知角度看,概念结构的隐喻是时间副词“好歹”产生的根本机制,而转喻则是语气副词“好歹”形成的内在动因。语气副词“好歹”的主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歹”出现的语言环境有了变化,二是“好歹”的句法位置变得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