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被子植物APG分类系统评论 %A 张晓霞 %A 王伟 %A 路安民 %A 陈之端 %J 生物多样性 %D 2017 %R 10.17520/biods.2017015 %X 随着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兴起, 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组提出了基于DNA证据的被子植物在目、科分类阶元上的分类系统, 简称APG系统。本文简要概括了APG系统的主要成就: (1)验证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预言性; (2)解决了一些依据形态学性状未能确定的类群的系统位置; (3)证明了将被子植物一级分类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不自然性; (4)证实了单沟花粉和三沟花粉在被子植物高级分类单元划分中的重要性; (5)发现雄蕊的向心发育和离心发育在多雄蕊类群中是多次发生的, 不应作为划分纲或亚纲的重要依据; (6)支持基于形态学(广义)性状划分的大多数科是自然的; (7)将一些长期认为自然的科四分五裂。同时, 我们指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1)如何将以分子数据建立的系统和以综合形态学证据建立的系统相协调; (2)依据APG系统的研究结果需要创立新的形态演化理论; (3)只以“单系群”作为划分科、目的依据值得商榷; (4)APG系统中一些目的分类没有可信的形态学共衍征; (5)依据APG系统需要做出一个自然系统的目、科检索表和目、科的特征集要。此外, 我们对以亚洲, 特别是东亚为分布中心的一些类群的系统关系或分类等级提出建议, 包括八角科、芒苞草科、水青树科、火筒树科、马尾树科、七叶树科、槭树科、伯乐树科应独立为科, 山茱萸科(广义)应分为山茱萸科(狭义)和蓝果树科(广义) %K 被子植物 %K 分子系统学 %K 分类 %K 形态学 %K 单系 %K 共衍征 %U 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10.17520/biods.201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