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白色链霉菌DSM 41398中洋橄榄菌素和放线吡喃酮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A 康前进 %A 白林泉 %A 胡晓婧 %A 芦晨阳 %A 蒋程恺 %A 谢守锋 %A 邓子新 %J - %D 2018 %R 10.13343/j.cnki.wsxb.20170235 %X [目的]从菌株Streptomyces albus DSM 41398的发酵产物中发掘结构多样的由I型聚酮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合物,以期找到具有新颖结构或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结构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分析。[方法]利用HPLC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比较野生型菌株S.albus DSM 41398与I型聚酮合酶编码基因簇失活突变株的发酵产物差异,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向分离。然后,利用1H-和13C-NMR以及HR-ESI-MS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测和分析。[结果]从5 L的S.albus DSM 41398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放线吡喃酮和洋橄榄菌素,分别定位了它们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分别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推导。其中,放线吡喃酮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为首次报道。[结论]本研究一方面为基因组发掘S.albus DSM 41398中其他由I型聚酮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合物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K 白色链霉菌DSM 41398 聚酮类化合物 放线吡喃酮 洋橄榄菌素 结构鉴定 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U 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3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