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养分及酶的关系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D 2016 %R 10.3724/SP.J.1145.2015.06003 %X 不同植被类型区内的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具有耦合关系,为揭示泥石流频发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对地上植被的响应规律,运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扭黄茅草地(Heteropogon contortus)、坡柳灌丛(Salix myrtillacea)以及9年、15年和26年新银合欢纯林5种典型样地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其关系. 结果显示:植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坡柳灌丛>扭黄茅草地>26年新银合欢纯林>15年新银合欢纯林>9年新银合欢纯林;扭黄茅草地和坡柳灌丛的土壤有机质(OM)显著大于不同林龄的新银合欢纯林(P < 0.05);扭黄茅草地和坡柳灌丛的C:P和N:P大于不同林龄新银合欢纯林;植物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香农-维纳指数)与土壤有机质、蔗糖酶(Invertase)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 < 0.05);且有机质和蔗糖酶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 < 0.01). 本研究表明,多样性指数高的地上植被群落有助于泥石流频发区积累土壤肥力,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表8 图1 参36 %K 泥石流频发区 %K 植物多样性 %K 土壤有机质 %K 土壤蔗糖酶活性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