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3种光强环境下白魔芋生长旺盛期的光合和叶绿素a荧光特征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D 2016 %R 10.3724/SP.J.1145.2015.10013 %X 为了解生长旺盛期的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对不同光强环境的适应机制,通过模拟白魔芋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3种生长光环境(高光、中光、低光),研究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变化. 结果显示:随着生长环境光强的减小,白魔芋的暗呼吸速率和表观量子产额显著增大(P < 0.05),且在低光下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具有最大值,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在高光条件具有最大值;高光生长环境下白魔芋对光合诱导反应更迅速,且随着初始气孔导度(Gs-initial)的增大,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30%、50%和90%所需的时间逐渐降低. 低光生长环境下白魔芋的光系统II(PSⅡ)光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ΔF/Fm′)、非光化学淬灭(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具有最大值;高光生长环境下白魔芋将更多光能分配到非光化学途径(ΦNPQ),而中、低光生长环境下光化学途径(ΦPSⅡ)比例较高. 综上表明,处于生长旺盛期的白魔芋在中、低光生长环境下有着较高的光合效率,并通过增加热耗散增强光保护能力;高光生长环境下白魔芋具有较快的光合诱导速率,同时通过增强PSⅡ抑制状态的转换能力等策略来适应高光,从而避免光合机构不可逆的损伤. (图8 表2 参45 %K 光照强度 %K 白魔芋 %K 光合特征 %K 叶绿素荧光 %U http://www.cibj.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