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金红石TiO2纳米团簇与铀酰相互作用的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A 张红星 %A 潘清江 %A 袁福龙 %A 郑明 %J 无机化学学报 %D 2018 %X 采用全电子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探索金红石型TiO2纳米团簇与铀酰的相互作用。考察金红石团簇模型(包括层数和表面积大小)变化对吸附铀形成复合物结构、吸附作用能等性质的影响,确定2层、表面积为1.1 nm×0.6 nm、包括63个原子的纳米团簇(标记为2L-Ti15)能够合理描述金红石纳米粒子性质的同时,还能节约计算资源。对2L-Ti15-[(UO2)(H2O)3]2+复合物计算表明,纳米团簇和铀酰存在共价键作用;优化得到U-Osurf键长0.233~0.238 nm,这一距离在已发现铀酰基配合物U-O距离范围内。在气相条件下,纳米团簇对铀酰吸附反应为放热过程(-3.02 eV);考虑溶剂介质环境的影响,反应则需要吸收少许能量(0.16 eV)。U-Osurf键的能量分解发现,纳米团簇和铀酰的化学键作用为轨道相互作用主导的(占94%),它的静电吸引略大于Pauli排斥。基于电子密度的QTAIM(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分析揭示,U-Osurf作用是介于离子和共价之间的配位键,其强度高于复合物中的U-OH2键作用,但比U=O键弱。波函数分析表明,来自纳米团簇的O(2p)贡献HOMO轨道,并混有σ(U=O)成键性质,而LUMO轨道则为Ti(3d)修饰的U(5f)性质,复合物HOMO-LUMO带隙为2.40 eV,相对吸附前的纳米团簇半导体粒子的3.35 eV变窄。从吸收光谱角度而言,复合物体系可能在可见光区域具有更强的捕光性能 %K 金红石TiO2纳米团簇 铀污染物 吸附作用本质 电子结构 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 %U http://www.wjhxxb.cn/wjhx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5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