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嘴刺目线虫多样性 %A 吴敏 %A 孟凡旭 %A 张顺 %A 林施泉 %A 王春生 %A 许学伟 %J 生态学报 %D 2017 %R 10.5846/stxb201509181920 %X 从太平洋深海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Clarion-Clipperton fracture zone,简称CC区)4个站位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中检出26条嘴刺目(Enoplida)线虫个体。综合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嘴刺目线虫6科8属,其中尖口线虫科(Oxystominidae)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7.7%,其次为前感线虫科(Anticomidae,19.2%)、光皮线虫科(Phanodermatidae,7.7%)、钩线虫科(Oncholaimidae,7.7%)、烙线虫科(Ironidae,3.8%)和矛线虫科(Enchelidiidae,3.8%)。科、属组成与相邻站点同期采样所获的线虫近似,而丰度组成比例有所差异。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了线虫rRNA基因序列16条,经GenBank数据库比对,其与已有的序列相似性范围为94%-99%,以此为依据可确定到科的水平和大部分属的水平(84.6%)。DNA条形码比对结果和形态学鉴定结果有较高一致性,表明分子条形码技术可作为深海线虫鉴定的有效手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8S和28S rRNA基因序列,采用不同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其分支结构基本一致;钩线虫科和矛线虫科聚类在一起,光皮线虫科和前感线虫科聚类在一起,显示出彼此间较近的遗传关系 %K 嘴刺目线虫 多样性 系统发育 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50918192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