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极端干旱区绿洲生态用地规划 %A 刘枝军 %A 李根生 %A 杨胜天 %A 王媛媛 %A 王宏卫 %A 王盼 %J 生态学报 %D 2018 %R 10.5846/stxb201802090354 %X 从保障极端干旱区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目的出发,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于田县生态源地空间扩张的最小阻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用地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分级,进而设置生态用地规划情景,同时对影响于田县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于田县生态用地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控制区、生态过渡区、生态保护区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9622.20、1078.45、10846.70、8322.65 km2,其中生态核心区和生态控制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昆仑山谷地和克里雅河及相关支流水域等沿岸;生态过渡区和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广大的荒漠戈壁区域。(2)于田县生态用地规划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多方面的制约,具体表现在受绿洲经济的发展、环境绿化建设、城镇化以及人口和收入等主要因子的影响。于田县生态用地规划以期为极端干旱区绿洲生态用地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K 生态用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影响因素 极端干旱区 于田县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80209035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