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A 周葆华 %A 安乐生 %A 王磊 %A 赵全升 %J 生态学报 %D 2017 %R 10.5846/stxb201607261518 %X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 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并对区域NDVI与主要环境变量进行了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排序可将黄河三角洲植被分为翅碱蓬、柽柳-翅碱蓬、芦苇-柽柳、芦苇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丛),DCCA与DCA排序图总体相似,但DCCA更清晰地表明其第一轴主要代表的是潜水Cl- 浓度等关键水盐因子,且随着水土环境系统盐分含量的减小,群落由翅碱蓬逐渐向芦苇演变。区域典型植被群落和NDVI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 浓度2个环境因素影响较大(NDVI与2个环境变量间建立的二元回归方程 R2 =0.57),而土壤Cl- 含量的植被效应实际上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 浓度的影响。在区域地下水普遍浅埋条件下,地下水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生态环境最敏感要素,而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 浓度是这一要素中的2个关键因子,尤其是后者梯度变化对天然植被分布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K 植被分布 环境解释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排序分析 黄河三角洲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60726151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