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干扰方式下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A 孙弘哲 %A 李森森 %A 王璐璐 %A 臧淑英 %A 马大龙 %J 生态学报 %D 2018 %R 10.5846/stxb201801240192 %X 以松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微平板法,系统分析4种干扰方式(农业、工业、旅游和保护)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滨江湿地(保护) > 金河湾湿地(旅游) > 白鱼泡湿地(旅游) > 太阳岛湿地(旅游) > 呼兰河口湿地(农业) > 阿什河湿地(工业)。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率较高,而对多聚物类、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率较低,其中羧酸类和糖类是影响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敏感碳源。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占总PLFA的69.72%-80.97%,真菌次之(9.20%-23.51%),放线菌最少(6.77%-9.82%);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滨江湿地最高(2.994),阿什河湿地最低(2.881)。RDA分析表明,受工业、农业干扰的阿什河湿地和呼兰河口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TN、NO3--N和NH4+-N呈显著正相关(P<0.05);受旅游干扰的太阳岛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pH呈显著正相关;而同样受旅游干扰的白鱼泡和金河湾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pH呈显著负相关;受保护的滨江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TC/TN影响 %K 松江湿地 微生物群落 PLFA BIOLOG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80124019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