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覆盖对侵蚀红壤氮组分的影响 %A 任寅榜 %A 吕茂奎 %A 张康靖 %A 曾敏 %A 聂阳意 %A 谢锦升 %A 邓翠 %A 陈坦 %J 生态学报 %D 2018 %R 10.5846/stxb201708271545 %X 氮素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采用时空代换法,以红壤侵蚀区未治理、恢复12年和30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林下芒萁覆盖地与裸地表层土壤之间氮同位素、不同形态氮组分含量以及不同组分氮含量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有马尾松林中,芒萁覆盖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δ15N值则比林下裸地显著降低了33.8%-83.1%(P < 0.05)。随着恢复年限增加,林下芒萁覆盖地表层土壤δ15N值显著下降,而林下裸露地δ15N值没有显著变化(P > 0.05)。不同恢复年限马尾松林的芒萁覆盖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林下裸地(P < 0.05),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林下裸地(P < 0.05)。随恢复年限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硝态氮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形态氮占全氮比例表现为:微生物生物量氮 > 铵态氮 > 可溶性有机氮 > 硝态氮。相关分析表明土壤δ15N值与硝态氮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氮组分极显著负相关(P < 0.01)。由此可见,与林下裸地相比,芒萁覆盖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表层土壤中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的淋溶损失风险,促进土壤氮保持和积累,从而有利于退化红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K 植被恢复 芒萁 氮保持 15N稳定同位素 侵蚀红壤 %U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stxb20170827154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