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ISOBAR TTL 动态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 %A 刘浩 %A 娄纪刚 %A 宋跃明 %A 杨毅 %A 王贝宇 %A 陈华 %A 龚全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609104 %X 目的 评价 ISOBAR TTL 动态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 年 9 月—2014 年 3 月,采用 ISOBAR TTL 动态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或伴 MeyerdingⅠ 度滑脱患者 26 例。其中男 14 例,女 12 例;年龄 19~47 岁,平均 31 岁。病程 9~60 个月,平均 16 个月。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 X 线片、CT 三维重建及 MRI 明确峡部裂部位,峡部裂位于 L4 9 例,L5 17 例。其中单纯腰椎峡部裂 10 例,伴 MeyerdingⅠ 度滑脱者 16 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 周、3 个月、6 个月、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根据术后 6 个月 CT 三维重建结果评价峡部植骨融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系统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脑脊液漏、取髂骨区疼痛不适等手术并发症发生。26 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5 年,平均 36.5 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椎体继发性滑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术后各时间点 VAS 及 ODI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术后 3、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分优于术后 1 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 个月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CT 三维重建结果提示 23 例(88.5%)峡部断端骨性融合;3 例未融合患者中,1 例术后 1 年达骨性融合,2 例末次随访时仍未融合,但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根据 UCLA 系统评价为Ⅰ级 20 例,Ⅱ 级 6 例,与术前相同,未发现邻近节段退变情况。 结论 采用 ISOBAR TTL 动态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或伴 MeyerdingⅠ 度滑脱安全有效,峡部植骨融合率满意,并可能延缓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 %K 腰椎峡部裂 %K ISOBAR TTL动态固定 %K 峡部修复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6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