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观察 %A 侍继东 %A 林斌 %A 王小凯 %A 石鑫 %A 赵东波 %A 陈军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7-9424.201608056 %X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近期疗效。 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于 2013 年 3 月至 2014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289 例 DVT 患者,给予系统溶栓(system thrombolysis,ST)治疗 125 例(ST 组),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placement,IVCF)+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 164 例(CDT 组),比较 ST 组和 CDT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肿胀明显减轻。CDT 组有 73 例患者发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其中 43 例患者同期行该侧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支架置入。CDT 组有 1 例并发导管移位,10 例发生穿刺部位瘀斑,3 例发生血尿。ST 组有 1 例发生肺动脉栓塞,14 例发生牙龈出血,22 例发生血尿,3 例出现皮肤黏膜瘀点,2 例出现黑便(无需输血治疗)。2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T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ST 组血栓复发 18 例,CDT 组血栓复发 15 例,2 组的血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此外,ST 组和 CDT 组患者的尿激酶剂量、溶栓时间、治疗后血管通畅评分、治疗后大腿围、治疗后小腿围及治疗后 Villalta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ST 组患者的尿激酶剂量、溶栓时间、治疗后大腿围、治疗后小腿围及治疗后 Villalta 评分均高于 CDT 组,治疗后血管通畅评分低于 CDT 组;而 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 结论 CDT 治疗急性 DVT 的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K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K 导管溶栓 %K 系统溶栓 %U http://www.gensurg.cn:80/article/10.7507/1007-9424.201608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