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保留或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A 刘诚 %A 张言 %A 李毅 %A 梁晓军 %A 王军虎 %A 胡东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611110 %X 目的 比较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时保留腓骨或截断腓骨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 2009 年 4 月—2014 年 4 月,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并随访达 1 年以上的 41 例(41 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9 例术中保留腓骨(A 组),22 例术中行腓骨截骨(B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期、病因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结果。 结果 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6~55 个月,平均 36.6 个月。A、B 组各 1 例因疼痛及活动受限,行踝关节融合术,排除末次随访评价。X 线片复查示,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A 组愈合时间(3.6±0.4)个月,B 组为(3.9±0.7)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末次随访时,两组 TAS、TLS、TT、T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B 组 TT、TC 改善程度优于 A 组(P<0.05)。两组 AOFAS 评分、AOS 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 ROM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 Takakura 分期,A 组改善率为 55.6%,B 组改善率为 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 结论 对于腓骨相对较长或影响术中胫距关节复位者,踝上截骨术中同时行腓骨截骨后 TT 及 TC 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踝上截骨术 %K 踝关节 %K 骨关节炎 %K 踝上截骨术 %K 腓骨截骨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6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