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实施无血预充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 %A 冯正义 %A 刘晋萍 %A 崔勇丽 %A 晏馥霞 %A 李守军 %A 王旭 %A 赵举 %A 赵明霞 %A 闫军 %J - %D 2015 %R doi:10.7507/1007-4848.20150251 %X 目的评价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体重≤15 kg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的围术期血液制品输入情况及临床预后。 方法按入选标准纳入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进行相应外科治疗的患儿283例,男154例、女129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3(9,20)个月。如患儿在术中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则严格按照输血指征进行输血治疗,并被纳入术中输血组;如术中无输血仅术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血液制品的用量以及住院期间一般资料,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0 min、停机前以及停机改良超滤后分别监测血气,记录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 结果术中输血组121例,男71例、女50例,年龄10(8,12)个月;术后输血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15(7,20)个月;免输血组106例,男53例、女53例,年龄14(9,22)个月。术中输血组患儿体重[9.0(7,10)kg vs.12.6(9,14)kg]、年龄[10(8,12)个月vs.14(9,22)个月]、身高[72(68,80)cm vs.86(78,97)cm]均明显低于免输血组(P<0.01),24 h胸腔引流量多于免输血组[89(40,122)ml vs.58(30,106)ml,P<0.05]。术中输血组术前红细胞压积低于免输血组和术后输血组[32%(29%,37%)vs.39%(34%,41%)vs.36%(33%,38%),P<0.05]。术后输血组与术中输血组住院时间均长于免输血组[13(8,23)d vs.14(11,22)d vs.11(8,20)d,P<0.05]。 结论在应用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仍有部分患儿需要术中输血,且能实施免输血手术患儿住院时间更短,24 h胸腔引流量更少。准确把握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将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的应用 %K 体外循环 %K 婴幼儿 %K 免输血手术 %U http://www.tcsurg.org:80/article/10.7507/1007-4848.201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