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影像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A 孙凤龙 %A 宋兴贵 %A 张庆猛 %A 徐驰 %A 李恒 △ %A 李想 %A 陈继营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610088 %X 目的 通过测量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手术前后骨盆、髋臼及股骨相关影像学参数,初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期为此类患者 THA 手术方法及假体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以 2015 年 1 月—7 月初次行 THA 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AS 患者 38 例(56 髋)作为研究对象(AS 组),并以同期接受 THA 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36 例(45 髋)作为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病变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9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髋关节 CT 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中心颈干角(center collum diaphyseal,CCD)、偏心距、旋转中心至小粗隆高度以及大、小粗隆间距;术前摄 X 线片测量两组股骨髓腔开大指数(canal flare index,CFI)、皮质指数(cortical thickness index,CTI),以及 AS 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术后摄 X 线片测量股骨假体髓腔填充率,并测量髋臼外展角、前倾角。 结果 两组术前髋臼前倾角以及手术前后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0)。AS 组患者 PI 为 41~58°,平均 48.37°;SS 为 2~11°,平均 5.64°;PT 为 5~26°,平均 12.85°。AS 组患者 CCD、CFI、CTI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4;t=5.12,P=0.02;t=3.91,P=0.04);而偏心距、旋转中心至小粗隆高度以及大、小粗隆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36;t=0.33,P=0.56;t=0.59,P=0.12)。根据 Noble 等提出的分型标准,AS 组中股骨髓腔为烟囱型 32 髋、正常型 18 髋、倒立香槟型 6 髋,对照组分别为 4、28、13 髋。AS 组假体柄远端髓腔填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5.64,P=0.02);两组近端及中段髓腔填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61;t=0.55,P=0.13)。 结论 AS 患者术前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明显偏大。AS 患者股骨髓腔多为烟囱型,采用锥形柄假体置换后中、远端髓腔填充率偏小,解剖型假体填充率更高 %K 强直性脊柱炎 %K CT 三维重建 %K 影像学特征 %K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6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