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A 刘德龙 %A 朱勇 %A 欧云生 %A 蒋电明 %A 赵增辉 %J - %D 2015 %R doi:10.7507/1002-1892.20150273 %X 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共9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并分为两组,A组53例接受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44例接受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矢状位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均融合,A、B组植骨融合时间分别为(6.79±1.68)、(6.89±2.0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80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年ESR、CRP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Cobb角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3个月A组ODI显著低于B组(t=-2.185,P=0.027)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Cobb角和ODI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1~2级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相比于传统后路手术创伤更小、脊柱稳定性更高、术后功能恢复更快 %K 胸腰椎结核 %K 经单侧椎弓根植骨 %K 内固定 %K 后路手术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5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