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双平面截骨矫形并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 %A 冯瑞萍 %A 张作君 %A 昌中孝 %A 李星星 %A 杨林平 %A 段小波 %A 王国杰 %A 蔡鸿敏 %A 赵明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702102 %X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冠状面和矢状面双平面截骨矫形并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2012 年 4 月—2014 年 9 月采用肱骨远端冠状面和矢状面双平面截骨并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的 6 例成人肘内翻并肘关节屈曲受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3 例,女 3 例;年龄 18~35 岁,平均 22.2 岁。均有明确儿童期肘关节骨折病史,受伤年龄为 2~13 岁,平均 6.5 岁。入院检查 6 例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肘关节屈伸力量异常和不稳定等并发症。术前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07.50±5.24)°,伸直活动度(–12.17±3.48)°;患侧提携角为(–19.50±4.46)°,健侧提携角为(11.50±2.67)°;患侧肱骨相对健侧短缩(0.42±0.38)cm。术后随访测量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提携角、双侧肱骨短缩,采用去除双肘屈伸活动度对比的改良 Laupattarakasem 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6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9~27 个月,平均 20.8 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骨折端均于术后 3 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4.17±5.85)°,伸直活动度为(0.83±2.04)°,提携角为(12.00±4.19)°,肱骨短缩为(1.88±0.45)c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6.742,P=0.001;t=–11.068,P=0.000;t=–20.400,P =0.000;t=–13.914,P=0.000)。按照改良 Laupattarakasem 标准评价,优 1 例,良 4 例,可 1 例,优良率 83.3%。 结论 采用双平面截骨矫形可有效矫正肘内翻畸形并改善屈曲活动度,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活动的稳定要求 %K 肘内翻畸形 %K 双平面截骨 %K 内固定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7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