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腰椎退行性疾病矢状面失衡及结构因素研究 %A 刘剑伟 %A 周睿 %A 廖仕川 %A 戴国钢 %A 王丰 %A 蔚浩 %A 黄雷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0179.201507157 %X 目的 研究腰椎矢状面失衡和结构因素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2012 年 7 月—2015 年 5 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单纯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滑脱和非特异性下腰痛分组,每组按就诊时间顺序纳入 40 例,所有患者行腰椎 X 线片、CT、MRI 检查,测定矢状参数和评价结构等级,分析各组间差异。 结果 4 组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 PI 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退变型突出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破裂型突出组;LL 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型突出组、破裂型突出组。4 组间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组间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程度最轻,与其他 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余 3 组间退变程度和退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最低,与其他 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余 3 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破裂型突出组与退行性滑脱组关节突退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1.429, P=0.001)。 结论 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垂直,越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破裂型突出,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越轻;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弯曲越容易发生退变性滑脱,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越严重。非特异性下腰痛者腰椎间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均最轻 %K 腰椎退行性疾病 %K 矢状面参数 %K 腰椎间盘退变 %K 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 %U http://www.wcjm.org:80/article/10.7507/1002-0179.20150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