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肱骨远端 C 型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功能锻炼及不同制动体位对疗效影响的研究 %A 卢冰 %A 徐琳 %A 王跃 %A 苟永胜 %A 车峥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701021 %X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 C 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功能锻炼以及术后不同制动体位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 2013 年 6 月—2015 年 7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 120 例肱骨远端 C 型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40 例。A 组:术后即刻开始功能锻炼;B、C 组:术后患肢分别于屈肘 90°位、伸肘 3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 1 周后开始功能锻炼。3 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骨折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入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术后 A、B 组各 1 例发生切口红肿,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A 组 5 例、B 组 4 例、C 组 5 例出现肘部骨化性肌炎表现;A、B、C 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5.0%(6/40)、12.5%(5/40)、12.5%(5/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930)。术后 3 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25 个月,平均 9.8 个月。术后 2 周 A 组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 B、C 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 B、C 组(P<0.05);B、C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 3 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周及 6 个月时,A、C 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优于 B 组(P<0.05),A、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3 组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肱骨远端 C 型骨折术后即刻开始关节功能锻炼,可以缓解早期疼痛,获得较好肘关节屈伸功能;肘关节固定于伸肘30°位较屈肘 90°位,可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K 肱骨远端骨折 %K 内固定 %K 功能锻炼 %K 关节制动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7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