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Sutureless 技术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应用 %A 岑坚正 %A 庄建 %A 温树生 %A 聂志强 %A 许刚 %A 赵俊飞 %A 陈寄梅 %A 高强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7-4848.201612049 %X 目的 回顾性评价 Sutureless 技术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单中心外科矫治情况。 方法 纳入 2002 年 9 月至 2015 年 12 月在我院行心上、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矫治的新生儿患者 71 例,男 57 例(80.3%),女 14 例(19.7%);中位手术年龄是 8(1,29)d,中位体重 3.3(2.1,4.7)kg。根据 Darling 分型,其中心上型 45 例(63.4%),心下型 26 例(36.6%)。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29例)和 Sutureless 技术组(4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资料。 结果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 18 例(25.4%),其中术后早期死亡 11 例(15.5%),晚期死亡 7 例(9.6%)。传统手术组死亡率(58.6%,17/29)高于 Sutureless 技术组(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示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访25.5(1.0~130.0)个月。随访时发生吻合口狭窄 12 例,其中传统手术组 11例(37.9%),Sutureless 技术组 1例(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 12 例,其中8 例患儿死亡,其死亡率高于术后吻合口通畅患儿[ 66.7%(8/12)vs. 16.9%(10/5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新生儿 TAPVC 的矫治中,患者术后死亡与TAPVC 术后吻合口狭窄明显相关,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Sutureless 技术可有效降低新生儿 TAPVC 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死亡率 %K Sutureless 技术 %K 新生儿 %K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K 外科手术 %U http://www.tcsurg.org:80/article/10.7507/1007-4848.201612049